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下一篇

愿“就地办护照”的好政策更多些

2012年08月23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非本地户籍人士“就地办护照”,不仅在于减少诸多本无必要的奔波,还让人看到一种希望——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公共服务,其实是可以逐步和户籍脱钩的。

  据公安部消息,自9月1日起,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深圳等6个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非本市户籍就业人员和高等院校的在读大学生,可就地提交出入境证件申请。

  公安部的这项便民举措,在网络上赢得了普遍的赞誉。尽管还有更多的期待,比如身份证和户口本能否只取其一、能否让更多城市尽快加入“便民”行列等,但总体来讲,这样的“破冰”之举值得充分肯定。六大城市的先行一步,已然给成千上万民众带来了极大便利。而这种政策的价值,不仅在于减少诸多本无必要的奔波,还让人看到一种希望——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公共服务,其实是可以逐步和户籍脱钩的。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到了使空间距离“天堑变通途”的时代。在纸质办公年代,在网络技术未普遍运用之前,如果说因为各种资料无法共享查阅,让公民回户籍所在地办证是迫不得已,到了当下,在这“联网”已是常态的时代,再让公民为回乡办证而跋山涉水,恐怕就不合时宜了。

  技术在飞速奔跑,政府的服务理念需要跟上这样的脚步。人们陆续看到了异地交通违章信息联网、犯罪记录联网,那么公共服务的内容,人们也期待早日实现联网。在哪里工作、在哪里纳税,就可以享受哪里的公共服务。好在,一些可喜的迹象已在陆续出现。就在上个月,民政部表示,今后婚姻登记信息将实现全国联网,届时民众可异地领取结婚证。和此次外地人可“就地办护照”一样,“就地领结婚证”既是拜网络技术发达所赐,也得益于政府部门理念的转变。

  人们乐见更多类似的转变出现。信息时代,不仅仅为社会“管理”提供了方便,也同时为社会“服务”提供了便捷。这种便捷,要千方百计让民众感受得到。

  事实上,技术提供的永远只是一种客观手段,如果没有政府的观念更新,技术再先进也是枉然。比如,社保的异地转移接续问题——社保信息难以实现全国联网,症结恐怕不在于技术本身,除了社保资金统筹层级较低之外,各地自打算盘、自造壁垒是更重要的原因。这背后,少不了地方利益考量和博弈。但只要技术提供了可能,有关部门理当不懈推动各种“联网”。相信技术的先行,最终也会成为转变政府观念、理顺利益纠葛的助力。

  “就地办护照”从6个城市开始,权作是试点,最终还是要全国通行。改革,或许不会一步到位,重要的是找准方向、迈出脚步。户籍改革也是如此,看起来千难万阻,若从一个个具体的内容着手,把和户籍捆绑的公共服务逐步剥离,户籍隔绝的坚冰终会在润物细无声中被消融。

  相关报道见A21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