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京报调查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京报调查
下一篇

超六成受众:“参与抵制”未必有效

2012年08月2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第一发布

  日前,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引起一些地方民众示威游行,并喊出“抵制日货”的口号,且得到不少回应,甚至一些地方上升为打砸日系汽车的极端行为。

  类似行为并不新鲜。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也曾出现过“抵制家乐福”的行为,不少呼吁者认为此举可以“表达爱国激情”。

  “抵制”是否意味着“爱国”,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似乎更难给出标准答案。

  你是否会参与“抵制日货”?根据新京报“京报调查”(新京报《评论周刊》与清研咨询联合推出)的调查结果显示,55.1%的受众表示“会,用行动表示爱国热情”,明确表示“不会”的受众占28.0%,认为“盲目抵制不应该”,还有16.9%的受众表示“不好说,看情况而定”。可见,“抵制日货”的声音有较大的市场,但并不占绝对主流。

  你怎么看用“抵制消费”来表现爱国的行为?多数人(63.0%)认为应该持支持态度,“用经济手段给对方一个警告”,反对者也占到19.3%,认为经济全球化中“国货”“洋货”没有清晰界限,还有17.7%的受众认为“是否抵制是个人自由,与‘爱国’无关”。

  从主观判断上,多数人对“抵制日货”这一行为持支持意见,但是在具体效果上,则只有38.8%的受众认为“立竿见影,会影响到抵制对象的经济发展”。

  22.8%的受众认为不会有效果,“可能是双输”,38.4%的受众认为“不好说”,表示“一般为短期行为,可能效果不大”。简言之,多数受众并不对“抵制日货”的效果乐观。

  交叉分析发现,表示“会”参与抵制日货的受访者中,支持用“抵制消费”来表现爱国的行为的占比达93.6%,认为“抵制消费国外商品”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比例也超过了六成;不赞同抵制日货的人中,过半数认为经济全球化中“国货”“洋货”没有清晰界限,并且认为“抵制消费国外商品”将可能造成双输局面。

  总之,更多的受众偏于理性,即使多数表示“会参与抵制”,但更多的仅仅是表达出一种“爱国”的姿态。

  新京报记者 高明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