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7:京报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7:京报专栏
上一篇

涮肉要数东来顺

2012年08月3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插图/赵斌

  ■ 吃了吗您呐

  要问京城里能吃到鲜美羊肉的馆子,不出三个,您就准能提到东来顺。“涮肉何处嫩?要数东来顺。”百余年来,清真馆子东来顺的涮羊肉几乎是家喻户晓,俨然成了北京乃至北方饮食的招牌。

  □崔岱远(文化学者)

  要说这家百年老店当初创业也实属不易。东来顺的创始人丁德山是光绪年间住在东直门外二里庄的一个回民,早年间和两个兄弟靠往城里送黄土为生。后来用卖力气攒下的积蓄在东安市场摆起了一个专卖贴饼子、扒糕一类贫民吃食的摊位取名“东来顺粥摊”,意思是从“京城东面来的,希望生意做得顺顺当当”。在丁德山的精心打理下,这粥摊的生意还真不错,引得当时宫里的太监主管魏延也经常光顾。丁德山挺会来事儿,每次都伺候得这位老太监舒舒服服。一来二去,魏太监竟然就认丁德山做了干儿子。

  1912年,东安市场着了一把大火,粥棚也被烧得个干干净净。不过丁德山却因祸得福,魏太监亲自出面张罗着帮他重新盖了三间瓦房,经营内容不仅增加了羊汤、羊杂碎,还不惜重金聘从当时做涮羊肉最出名的正阳楼饭庄请了位切肉师傅,专门推出了“涮羊肉”,而且字号也改成了“东来顺羊肉馆”。

  清真菜选料极其精到,讲究羊身上的各个部位有不同的用途。涮羊肉必须用羊身上的好肉,一只四五十斤重的大绵羊,真正能用来涮着吃的肉也就十二三斤。丁德山很会做买卖,能琢磨出了穷人和富人在吃上的不同心态。他把剔下来的那些筋头巴脑不能涮的肉剁馅做成馅饼,在店门口支上几个大饼铛,整天刺啦刺啦的烙着,让过往的行人闻香垂涎。馅饼卖得很便宜,尤其受那些到东安市场等客人的洋车夫们欢迎。吃着又便宜又实惠的馅饼,车夫们心里头美,碰到有找馆子吃饭的客人自然帮助做开了义务宣传:“您下馆子吃饭呀?哪家馆子好吃?东安市场东来顺的涮羊肉呀!那味儿才正呢!”车夫把客人拉到了东安市场,客人进店里吃精细讲究但并不便宜的涮羊肉,车夫在外吃香腻油润的便宜馅饼,各得其乐。

  东来顺也对得住来吃的顾客,不仅羊肉选料精到,而且切得薄如蝉翅,涮起来越发显得鲜嫩。这里的小料也调得格外精细,比如谁家的小料里都有韭菜花,可没人知道东来顺的韭菜花里放了酸梨片,蘸在肉上酸甜可口,别有一番滋味。再如糖蒜,都是选腌了三个多月的大六瓣蒜,咬上一口,甜得醇厚,辣得爽利。尽管价钱有点贵,不过物有所值,留住了不少回头客。就这么着,一传十、十传百,东来顺买卖越做越红火。渐渐的还添上了红汁大芡的清真炒菜,成了京城首屈一指的大饭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