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下一篇

“地方版4万亿”没有想象的那么多能量

2012年09月0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观点争锋

  地方政府在落实地方版“4万亿”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强大的阻力,他们实际上是不太可能说到做到的。令许多人忧心忡忡的地方版“4万亿”,可能只是一种愿景、一个规划。

  不同于将近4年前中央政府掷地有声的“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所赢得的一片掌声,近来各地政府相继宣布推出的地方版“4万亿”收获的几乎是一边倒的担忧和批评。的确,上一轮“4万亿”留下的后遗症至今远没有消化完,关于它的反思也并未冷却。

  学术界及媒体都担心,一旦地方政府重启大规模投资,在短暂的刺激过后,可能陷入更深重的经济衰退。产能过剩、大量烂尾工程、地方债务危机、银行坏账剧增等恶果将难以避免。加之今年本就是地方融资平台的偿债高峰,全国范围到期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将达1.8万亿元。如果地方政府投资规模继续扩张,则其债务问题无疑将进一步恶化。

  不过,虽说我本人也是地方版“4万亿”的坚决反对者(事实上,在现阶段我们应该反对一切立足于投资领域的政府刺激政策),但我认为,它也许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相比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显然更了解本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社会现状。换句话说,地方政府更了解本地区迫切需要和适合发展什么样的项目,因此它们出台的投资刺激政策也更加有的放矢、成功可能性更大、副作用更小。在9月3日《新京报》刊发的“‘地方版4万亿’也有正能量”一文也发表了这样的观点。

  不过,这并不足以使我们支持地方版“4万亿”。

  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地方政府也同样不会对那些项目进行科学民主的论证,并对它们的最终结果负责。

  但地方政府在落实地方版“4万亿”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强大的阻力,他们实际上是不太可能说到做到的——上级部门随时可以叫停,往好里说,地方版的“4万亿”是受到许多监督的,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媒体等社会力量也是被允许去监督他们的。

  更重要的是,全国大多数的地方政府实际上不仅钱囊羞涩,而且早已欠下一屁股债。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这还是公开的,不包括那些统计口径之外的隐性债务。因此这就有了一个“项目资金从何而来”的严峻的现实问题。

  很明显,本已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埋单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实上,推出地方版“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的初衷,正是地方政府一厢情愿地期望借助它们“稳增长”、进而缓解岌岌可危的地方财政。但在当下十分不明朗的形势下,银行是不愿意轻易放贷的。对那些资产负债率很高的政府项目,银行更不会考虑借贷。最近几个月来全国新增人民币信贷规模始终保持在低于市场预期的低位,中长期信贷增长规模尤其偏低,都充分显示了银行谨慎观望的心态。至于极度低迷的证券市场,恐怕就更加不可能让这些政府融资得偿所愿了。

  在万般无奈之下,有些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如广东和浙江,不得已试图“放低门槛”,向民间资本招商,吸引它们加入地方版“4万亿”中。但私营资本可不像国有企业,它们惟一关心的是利润。莫说政府项目一般都集中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盈利周期长、利润率低的领域,就算看起来有望立竿见影赚大钱的项目,要让私营老板们掏出真金白银,恐怕也不会那么爽快,更何况眼下哪里去找这么好的项目?

  综上所述,令许多人忧心忡忡的地方版“4万亿”,在我看来其实只是一种愿景、一个规划。如同以往那些大多从未真正实现过的“××规划”一样,它们的大部分真实意义仅仅体现在报纸版面和电视屏幕上,起到了让地方首长自我鼓劲并鼓舞了当地民众的作用。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真正需要强烈担忧和不懈反对的,是公共部门的大跃进思维和冲动。略微值得宽慰的是,在目前的格局下,地方政府没有能力做到这个。

  □陈季冰(上海 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