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舆论场
邹振东 厦门卫视总监
试想想,如果去掉“躲猫猫”,仅以“李荞明在看守所里被牢头狱霸打死”作为新闻标题,放在偌大一个中国,这样的新闻有多少人会关注呢?
周克华这个名字,在大陆路人皆知,在台湾未必了了。但如果换一个称呼——“爆头男”,至少看《旺报》的台湾读者会晓得:你说的是那个杀人犯啊!
同样,如对你说“王兴正、程国荣、胡斌”这几个名字,你可能会愣一下,但只要说出“俯卧撑、犀利哥、欺实马”,你马上就反应过来:呵呵,原来是他(们)啊!
现实世界转换到舆论世界,舆论事件的主角甚至事件本身,可能会换上一个新的称呼,我称之为舆论主语的转换。对台湾舆论战十来年的跟踪和对大陆舆论场近年来的观察,我建构了一套舆论主语的分析工具,用它来分析舆论事件,有很多有趣的发现。
据说,艺人要成功,名字要取得好。最典型的就是刘德华,如果他坚持用刘港生这本名,恐怕很难红起来。同样,一个舆论事件的传播效果,也往往和它在舆论场的重命名相关。如果不是“躲猫猫”三个字,一个普通青年的非正常死亡绝不会引发全国关注,甚至被评为2009十大网络事件之首。尽管云南晋宁警方否认他们最初说过“躲猫猫”一词,他们的说法是玩(“瞎子摸鱼”)游戏,但是“躲猫猫”一词甫一问世,就以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和兼具娱乐精神,走红传统、新兴媒体,征服现实、网络世界。试想想,如果去掉“躲猫猫”,仅以“李荞明在看守所里被牢头狱霸打死”作为新闻标题,放在偌大一个中国,这样的新闻有多少人会关注呢?
由于汉语言的特点,在中文语境中,舆论事件的主语,以三个字的组合最为常见,我猜测,这可能跟中国人的姓名多用三个字有关。两个字的组合微乎其微,大约因为两个字,很难将一个事件的特征言简意赅地概括出,并可以与其他事件区别开来,比如说,一个事件概括成“老虎”,谁能猜得出是什么事件呢?是老虎伤人,还是老虎脱逃?但只要变成三个字——“周老虎”,哈哈,大家都明白了。
三个字的舆论主语走红,还有很多原因,它便于搜素引擎搜索,表现力也超强,比如大蒜涨价,如果舆论主语就是这四个字,显然红不了,换成“蒜你狠”,形象生动,酷毙了!最重要的是它还可以用这种组词方式,无穷地衍生下去:“豆你玩”,“糖高宗”、“姜你军”、“油你涨”、“苹神马”、“鸽你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三个字的舆论主语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喜欢用叠字,重命名舆论主角的类似:范跑跑、郭跳跳、周逃逃、郭美美、卢美美……;重命名舆论事件的诸如成都的“楼歪歪”,上海的“楼倒倒”,烟台的“楼脆脆”……
而且,这样的“三字叠”,十有八九跟负面新闻有关,所以,如果有一天,你的名字或者行为,突然被这样的“三字叠”所指代,“恭喜你,你中奖了”!等着应付舆论风暴吧。(2)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