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文娱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1:文娱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人艺60年纪念大戏周六首演,何冀平回归写剧本,老戏骨蓝天野、朱琳、郑榕、朱旭加盟

《甲子园》老戏骨讲述幕后故事

2012年09月11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80多岁的朱旭和蓝天野出演《甲子园》,让这部戏多了很多看点。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本周六,北京人艺年度原创大戏《甲子园》将正式与观众见面。作为人艺2012年唯一一部原创新戏,《甲子园》的剧本和主创阵容直到今年6月人艺60周年之际,才正式敲定。而后,朱琳、蓝天野、朱旭等多位老艺术家的加入,让这部戏无疑拥有了更重的分量。该戏的编剧何冀平和女主角王姬,上世纪八十年代都曾是北京人艺的一员,此次是她们时隔二十年重返人艺。尤其是编剧何冀平,八十年代她曾凭借话剧《天下第一楼》扬名,后迁居香港创作出电影《新龙门客栈》、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舞台剧《烟雨红船》等佳作。如今,她每天往返于家和剧院之间,为《甲子园》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无名新戏吊人胃口

  去年年底,北京人艺发布了2012年的全年演出计划,《茶馆》《雷雨》《蔡文姬》等压箱底的老戏一一在列。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9月至10月的“《****》”,只知道是一部全新原创的大戏,但具体是什么戏、什么名字、什么阵容,一切都没着落。

  在后来的半年时间里,关于这部神秘新戏的传说始终没有中断过。直到人艺60年生日之际,新戏的消息才零星传来。戏的名字叫《甲子园》,编剧是《天下第一楼》的作者何冀平,上世纪八十年代人艺赫赫有名的才女编剧。八十年代末,何冀平迁往香港,从此走上了横跨戏剧与影视的“金牌编剧”之路。

  何冀平回归人艺

  在人艺的邀约下,今年一月何冀平拿出了一个千字故事大纲。在这张A4纸之前,这个故事完全不存在,“这部戏就是完全为人艺写的”。与此同时,何冀平开始重新安排自己今年的工作计划,原本已经接到手的电影和电视剧都不得不往后排,“要么等我,要么另请高明”。

  在香港,何冀平的名字就是一部戏卖座的保证,以往她所写的电影、电视剧、话剧无一例外。在《甲子园》的宣传页上,故事梗概被浓缩为寥寥数十字:“一座充满神秘和故事的百年老宅,名为甲子园。这里住着几个已至暮年的老人,一个不期而至的海归女孩和老人们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从而发现了她始料不及的过往,每个人都有一段秘密……”仅这几行字就令人充满遐想。

  眼下的《甲子园》在开票当日就创下296万票房,刷新了人艺单日的售票纪录。编剧自己甚至自掏腰包准备请徐克、毛俊辉、杜国威等香港朋友前来看戏。

  老艺术家总动员

  作为一出“院庆大戏”,《甲子园》必须尽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期待。首先就是剧院提出“原创、北京、当代”三个要求。思前想后,最后是母亲住养老院的一段经历给了何冀平启发,再将房地产在当下引发的话题讨论融入其中,戏的灵感就这么来了。此外,《甲子园》还暗含了“人艺一甲子”之义,同时它与何冀平“向上、向善”的创作目标吻合,各方面来看都是一个皆大欢喜的选择。

  何冀平本以为剧院会请一两位七十来岁的演员加盟新戏,没想到《甲子园》吸引来的却是多位人艺“元老级”的老艺术家。九十岁的朱琳,八十来岁的蓝天野、朱旭、郑榕,七十多岁的吕中和徐秀林,《甲子园》还未上演就已成绝版。

  ■ 角色幕后

  蓝天野 是演员也是“宏观调控师”

  一句话说戏:“我一听想法就觉得行,直到现在看这个剧本,我都还是很动情”。

  戏里 变身留洋建筑家

  参演《甲子园》的一众老艺术家中,与何冀平相识最久的是蓝天野。“我对她是很熟悉的,我接触这个剧本比较早。我们约时间谈了一下”。蓝天野在剧中饰演的“老建筑师” 这个角色有留洋背景,风度翩翩又富于幽默感,角色的原型来自何冀平敬爱的多位长辈,这其中就有黄宗江。

  戏外 当上艺术总监

  今年人艺院长张和平再请蓝天野出山,“不只演戏,还邀我和他一块儿当艺术总监,我说我都不知道艺术总监是干什么的,他说就管管宏观调控”。于是,蓝天野“跟着谈谈剧本,谈谈舞美”,每个环节都参加了。

  在一个周六的早上,本来没有蓝天野的排练,蓝老执意“加班”,大清早就来剧院进了排练场。对他来说,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不再去想背词,不再背着记忆力的包袱,要真正地投入进去”。为了这个角色,蓝老还特意学会了踢踏舞。

  郑榕 同意出演提了两个要求

  一句话说戏:“这个戏真实反映了现代社会,现在的社会矛盾背后都是经济利益,再加上这个戏主要写人,也很符合话剧的规律。最难得的是戏的结尾是光明的,整个剧本是向上的”。

  戏里 老红军有些糊涂

  “我喜欢这部戏,本子的确好”,现年88岁的老艺术家郑榕,在戏里的角色是个坐轮椅的有些糊涂的“老红军”。郑榕喜欢《甲子园》也同意参加演出,同时他提出了两个要求:一要体验生活,二要允许他改词。

  戏外 破例让他改台词

  唯独对自己演的角色,郑榕提出了一点 “意见”:剧中的“老红军“得了老年痴呆,在戏里台词多是“前进”“冲锋”之类的,没有思想也没有交流。郑榕对何冀平说:“老革命干部也是中国社会的一部分,他们打下来的天下,他们有权利说话”。

  通常情况下,何冀平是对台词“锱铢必较”的,但还是在不改动台词长短、格局的情况下,让郑榕把本来就不多的台词“改掉了一半”。何冀平承认此次是“破了例”,“他们也是为戏好,改好了我当然高兴”。

  朱琳 坐着轮椅上去留个纪念

  戏里 登台演王奶奶

  2007年中国话剧百年,她在人民大会堂参演了话剧交响剧诗《吁天》,这是她最近的一次登台。朱琳此次在《甲子园》中饰演一个“大群众”——王奶奶,戏份不多的朱琳每回来一次剧院都会引起轰动。她身着一件雪纺带花边的浅色衬衫,依然端庄美丽不减当年。

  戏外 加戏感动编剧

  “虽然上去说不了几句就下来了”,但仅有的几句词却让人见识到朱琳炉火纯青的演技。尽管年岁已高,朱琳的台词仍然声音洪亮,寥寥几句还把排练场里的观众都逗笑了。她还给自己加了戏,“哎,你们看,火葬场怎么还排队呀……”这是朱琳的老伴刁光覃去世前对她说的话,这段台词让何冀平掉了眼泪。

  “我就坐轮椅上来转转,算留一个纪念吧”,朱琳说。

  朱旭 平时也穿戏中行头

  戏里 “半仙儿”最佳人选

  黑色毛线瓜皮小帽,米色盘扣开衫,几缕胡须颇有点儿仙风道骨的意思。最近见到朱旭,他基本都是这套戏中人的行头,走到哪里都格外抢眼。

  去年和蓝天野一起演完《家》后,朱旭病了一场,有段时间都没露面。《甲子园》里的“半仙儿”是个通晓《易经》的“高人”。在何冀平心里,朱旭是“半仙儿”的最佳人选,“他往那儿一站,感觉就对了”。原本大家也觉得朱旭很合适,却也顾及他的身体问题而没有找他演。直到一次,蓝天野在活动上碰见朱旭,发现他精神头还不错,隔日就到剧院跟张和平院长建议,“半仙儿”找朱旭演。

  戏外 随时都背台词

  当年《哗变》里那段8分钟的台词没有难倒朱旭,如今《甲子园》里不多的台词却让他感到“费劲”。于是老办法——“制小抄”,朱旭将台词写在小纸片上随身携带,“在车上,吃着饭,夜里起来,想不起词了,就拿出来看看”。

  在此前的一次公开排练上,朱旭出现一个小失误,所幸在其他演员的提醒下很快回到角色里。导演任鸣和唐烨也表示,让老艺术家们顺利把戏演下来是最重要的。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