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京报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5:京报专栏
下一篇

11年前的晨昏

2012年09月12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我的大学

  □黄晓丹(大学教师)

  2001年9月的一个晚上,刚上大二的我,和刚上大三的田媛在宿舍楼下彻夜长谈。那时我们都刚刚在中文系的课程里接触到文学对于政治的表达,看了一些书,从图书馆聊到校门口,又从校门口聊到宿舍楼。

  半夜,自行车的坐垫上积满了露水。我们聊天的内容已经从政治转到了老师身上。依据当时相信的某种政治理念,我们把老师分成三六九等。我们交换八卦、月旦人物,背诵每一句打动我们的诗歌。

  几乎在一瞬之间,宿舍区的安静就被打破了。开始是远处几声嚎叫,然后周围所有的窗口都有人探出头来,敲脸盆、扔热水瓶。男生赤裸着上身、女生穿着睡裙在阳台上唱歌。无数手电光柱在楼房和楼房间往返。我和田媛惊讶地目睹发生在我们头顶上的这场狂欢,辨不清方向,猜不出理由。

  第二天早上去上学。一个老师从我们身边奔过,抢先冲入楼道。然后我们听见他呼啸而过的声音“美国被炸啦,美国被炸啦”。消息灵通的同学向我们解释,一架飞机撞毁了五角大楼。说这句话时,他有扬眉吐气的神色。

  那天的课是在一片嘈杂中开始的。老师拿出他又旧又厚的讲义时,一半学生都还围在消息灵通人士周围,确认“美国被炸了”不是个文学比喻。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紧张和欢乐。

  但他说的话改变了一切。他说:“我觉得很羞愧,居然有大学老师为很多人的无辜死亡感到欢欣鼓舞”。然后他问我们:“你们说美国被炸了,你们说的‘美国’是什么?灾难过后,死掉的是那个抽象的‘美国’还是和你们一样的具体的个人”?

  他是那样不起眼的一个老师,很少阐明自己的政治理念,也说不上有多高的学术成就。他没有八卦,没有名言,没有崇拜者,在我和田媛的排行榜中甚至没有他的名字。但就是他,在9·11之后的第一个早上,在我们从梦境转入清醒的瞬间,在所有宣传和舆论都来不及渗入的时候,带领我们从最基本的事实出发,作出正确的判断。

  事情过去了11年。我常常会想起那个晚上和第二天早上的那堂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