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评论周刊·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评论周刊·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舆论事件命名:地名?日期?

2012年09月1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舆论场

  邹振东 厦门卫视总监

  一个事件,如果必须永远铭记,才能推动历史的进步,那么为了不被忘却的纪念,对它最好是以日期命名。

  进入舆论场,必须重命名。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用空间或者时间命名。

  1941年1月4日,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约9000多人向长江以北转移,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被俘、失散或阵亡。这就是被周恩来称之为“千古奇冤”的皖南事变。

  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专卖局在台北查禁烟贩的粗暴行为,激起民愤,2月28日,台北市民罢市、游行请愿,遭到国民党当局强行镇压,随后爆发大规模武装暴动,国民党政府从大陆调集军队进行全省大屠杀,史称“2·28事件”。

  这两个悲剧事件,都发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都和国民党有关,为什么一个以事发地取名,另一个却以事发时间命名呢?换句话说,为什么皖南事变不可以叫做“一六事变”?或者,为什么“2·28事件”不可以叫做“台北(台湾)事件”呢?

  我们不知道命名的奥秘,但我们却可以追问如此命名的后续。

  皖南事变没有按日期命名,1月6日没有成为普遍的纪念日,尽管后来有皖南事变50周年、七十周年类似的纪念,但都是就事论事的活动,没有演变成当代的舆论事件。

  “2·28事件”则不同,在台湾的威权时期,每逢2月28日前后,就是国民党大局的敏感时期,国民党如临大敌,媒体也对此讳莫如深。1988年,蒋经国去世,李登辉夺得大位,立即公开宣布:“2·28事件是台湾人的悲剧。”这一石破天惊的宣告,让李登辉攫取民意,巩固统治,用“省籍议题”开台湾族群政治的先河。1989年,侯孝贤打破台湾社会的禁忌话题,推出“2·28事件”为题材的电影《悲情城市》,一播出即引发万人空巷。民进党继承了李登辉用“2·28事件”挑起省籍议题捞取政治资本的衣钵,直到2004年,民进党还动员百万民众,在2月28日大搞“二二八守护台湾”,“2·28事件”成为国民党挥之不去的梦魇,偏偏2012年之前的台湾大选,都在三月份,刚好在2月28日之后。国民党内屈指可数的可以打破“二二八”魔咒的政治领袖首推马英九,马英九很早就开始在每一年的2月28日,向“2·28事件”的受难者及其家属鞠躬道歉,认错反思:“二二八不是族群冲突,而是官逼民反”,“错误可以原谅,但绝不能忘记”,“让上代损失 变下代资产”……马英九的这些话展现出历史的担当,赢得民意。

  以日期命名的事件,许多至今还在发酵,它们不断卷入当代的舆论场,甚至演化成新的舆论事件。直到今天,“二二八”仍然是台湾的舆论禁忌,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2月28日,没有人,特别是政治人物,敢在这一天举办开业、封顶、婚庆这样的庆典,就像大陆的“九一八”,少有机构敢在9月18日这一天狂欢庆典。

  一个事件,如果必须永远铭记,才能推动历史的进步,那么为了不被忘却的纪念,对它最好是以日期命名;而如果人类的共识是希望尽快翻过这一页,那么放下历史包袱的最佳选择,就是对它不要用日期命名。(3)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