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书评周刊·艺术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1:书评周刊·艺术
上一篇

翰墨精灵中的“此间乐园”

2012年09月2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不朽的林泉》
作者:高居翰/黄晓/刘珊珊
三联书店
2012年8月
定价:69.00元
《止园图》册8幅(现存共20幅)。

  □书评人 严杰夫

  依稀记得几年前读明人计成的《园冶》,计无否在“自序”中提到晋陵(今江苏常州)吴又于曾延招他在城东营造一园。根据他的描述,该园“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读到此处,我不觉心惊肉跳,作为一个常州人,却不知家乡曾有过这样一座浩然森蔚的古园。因此,此后每每读到相关文献就故作留心,意欲考证该园的前世今生,然由于不知其名其址,终究一无所获。

  然而,人生的惊喜总藏于不经意间。近日,在刚刚翻开高居翰先生与国内两位青年学者合著的《不朽的林泉》时,一幅烟波浩渺的园林古画(为一套图册首图)扑面而来。细读后文猛然发觉,图中园林的主人吴亮,正是计成提到的吴又于的胞兄。史料记载,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吴亮辞官回乡,在家乡城北的青山门外建造了这座止园。吴亮去世后,他的后辈托苏州名家张宏绘制了一套《止园图》册。得幸于此,我们这些后辈得以窥见止园当年的面貌,也得以亲见当年的“三吴重镇”曾有过的不亚于姑苏的盛景。

  如今,无论是计成提到的那座奇园,亦或是张宏描摹过的那重仙境,同大多数古典名园的命运一样,均倾圮无遗,即使有幸保存至今的拙政园、狮子林诸胜,也与建造之初相比,“面目全非”了。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张宏这样画家的工作就极为难能可贵。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在《不朽的林泉》中,我们才能丰富地观赏到如此众多的古代名园,那些只存于明清小品或文人诗句中的抽象景致,在书册的图画中重新具体了起来。

  有意思的是,在园林画家中,相较更负盛名的仇英、倪瓒、文徵明等人,高居翰先生对于《止园图》册的作者张宏,似乎偏爱更多。事实上,在高居翰先生的著作中,张宏以及他的《止园图》册曾被多次提及。在《山外山》的第二章“晚明苏州大家”中,高先生已为张宏单独“立传”,对他包括《止园图》册在内的几套作品,给予了极高评介。在他看来,“张宏同一类的山水画作,开拓了中国绘画的可能性,其意义非凡,而且,原本可能成为新绘画运动的奠基石”。而到了《气势撼人》中,高居翰先生更是在起首即专辟一章,对张宏画作中透露出的自然主义倾向和西洋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点评。张宏在绘画中,尤其是园林绘画中,所持的“殆任耳不如任目与”的观念,受到了高先生的格外推崇,而他在技法中展现出的与16世纪的德国画家布劳恩、霍根贝格的相似性,更是令高先生兴奋不已。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张宏等园林画家的笔下透露出的信息,还印证了古典文学所描绘的明清士人日常生活的真实性。在《止园图》册中,当我们跟着画面与解说,悠游、品评止园中的各处景致时,是否会在刹那间恍惚觉得自己身处于《红楼梦》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场景中;而在看到《闱中雅会图》这类闺中生活气息浓郁的作品时,是不是又会回忆起金陵诸钗在大观园里结诗社的情节。正如《不朽的林泉》中提到的,“经历了明代发展变化的中国园林……不是远离静观,而是为了使人们在其中生活”,也因此与继承中国早期园林风格的日本园林相比,“日本园林是远在彼岸的禅境,中国园林则是近在此间的乐园”。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