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排掉洪水不如“锁住”雨水

2012年10月03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观察家

  德国汉堡市改造下水道,为何没有越改越宽,反而越来越窄。

  新华社10月2日报道,为了有效缓解雨天积水,积蓄宝贵的水资源,北京市老旧小区目前全面启动透水地面铺装改造,此次改造总面积为155297平方米。

  继节能加固改造之后,北京再启动老旧小区的透水地面铺装改造工程,如此对于民生细节的重视,体现出政府务实的态度和对民生的关怀。此番大规模的透水地面改造,更是一种治理暴雨洪灾的新思路。

  近几年,许多城市雨灾频频,让公众把目光一次次聚焦于城市下水道。许多人认为,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拓宽下水道,提升城市排水能力。然而,更宽、更快的排水系统,真是告别城市“看海”的最佳办法吗?

  与国人一个劲地呼吁拓宽下水道不同的是,许多欧洲城市却嫌自己的下水道太宽了。

  近日,汉堡正计划对170年前设计的下水道进行现代化改造,3米宽的下水道中将加入直径为2.4米宽的玻璃纤维管。这就是说,下水道没有变宽,反而越来越窄(据《外滩画报》)。

  为什么下水道反而窄点好?当地水务部门解释,管道越粗,建设和维护费用就会越高,毕竟暴雨在一年当中发生的几率是比较小的,管道过宽会造成资源浪费。此外,管道宽,水流慢,不利于带走管道里的污物。

  那么,下水道变窄,汉堡又怎样对付暴雨洪灾?

  原来,汉堡尤其重视绿地、透水地面、集雨设施建设。汉堡的绿化面积排德国第一,近些年,汉堡还大力推动屋顶绿化,许多建筑物屋顶种上植被,在下雨时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这种屋顶还用导管连接了蓄水池,多余的雨水可再利用。

  在汉堡,停车场大多修成镂空路面,80%的路面,比如人行道、自行车道采用透水性地砖。汉堡的建筑若无雨水利用装置,政府将征收建筑造价2%的雨水排放费。对于收集使用雨水的住户,政府则每年给予1500欧元的“雨水利用补助”。

  对于北京而言,同样应考虑,防范暴雨洪灾,钱投在哪里,最经济、最有效?

  北京作为干旱城市,排水设施的利用率并不高,宝贵的雨水被排走,更是种浪费。而且,由于排水设施前期建设的滞后,如今在城市建设已成型的情况下,再重头规划建设排水管道,成本极其高昂。

  当然北京面临着极端天气威胁,但是,为了罕见的暴雨,建一套高标准的排水设施,不但造价高昂,管理维护也需巨资。排水管网即便再强大,但随着极端天气越来越多,过分依赖人工管网,迟早会有崩溃的一天。

  所以,排水设施落后,固然要提升改造,但这样的建设也须有“度”。我们应把治理暴雨洪灾的重点,从排水,转向蓄水,对高出路面的绿地、不透水地面展开大规模改造,通过立法和财税杠杆,推广集雨工程。“锁住”雨水,让城市与水和谐共生,才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

  □韩涵(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