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评论周刊·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评论周刊·专栏
下一篇

别总用“成绩”考量学生

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校园故事

  吴非 杂文家

  如果单凭成绩就把学生列入“教不好”,是教师的目光短浅,教育智慧不够。我记不得那些所谓“状元”的姓名,可是我记得那些正确的教育给一个人的记忆。

  有一届高中,班上有几名学生学习一直比较吃力,任课教师每提起他们,总是唉声叹气。我觉得,考试成绩并不代表他们的实力,他们只是需要稍微“慢”一些,他们在等待一个适合的时机。在高中的最后阶段,想有大的改变已来不及了。那么,换个思路:为什么要急于求成,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在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取得转变呢?有人认为这种观点就是“放弃”, 他们错了:条件不成熟,“急”是没用的。这些学生在这一阶段有些困难,而且只是某一两门学科的学习有困难;再说,学校的课程设置不一定能满足个别学生的特殊需求,他们不适应现行的教学进度及考试方法。如果凭这一两点就把他们列入“教不好”,是教师的目光短浅,教育智慧不够。

  那几位学生在高考中的确没取得好成绩,只读了低一层次的学校。几年过去了,有教育记者追踪采访那批毕业生。在一家企业的集体宿舍,记者惊讶地看到,当年一位女生的床铺上,仍然铺着已用旧了的印着“师大附中”的床单。那位女生收入很高,消费也很有品位,但她说,母校是她最幸福的记忆。20年过去了,我为当年的正确判断感到欣慰。我记不得那些所谓“状元”的姓名,可是我记得另外的一些细节,那些正确的教育给一个人的记忆。不但她,当年不被一些教师看好的学生,今天的生活都很幸福,做人很正派,深受周围人的敬重。

  23年前,我任教的班上有个学生受社会影响较深,行为散漫,我也有些意见,曾当面批评过他:“你一个小伙子,为什么总是站不直?”我希望学生既活泼又庄重,可是这个男生就喜欢把双手插在裤袋里,歪着身子。说了几次,他见到我,就站得稍稍直一些,但对其他人,就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成绩能混过去就行了,也没犯什么大错误。然而因为太散漫,老师们有意见,在学校的管理干部那儿也挂了号。他乐于助人,谁有困难找到他,他就真心诚意地帮人解决,从不敷衍。高二时,我不慎烫伤,行走不便,到教学楼去上课,他看到我跛着,立刻大喊:“来人啊,把老师抬上去!”我不肯,他就扶着我上楼;进了教室,他硬是找来一把厚实的椅子,逼我坐着上课;下课后扶我回办公室,郑重其事的,一点儿不“散漫”。回忆受伤那一段时间,我对这位“后进”的同学印象最深,我忘不了当时他的神情。毕业时他又和学校的干部发生冲突,这回是他不对,我让同学带话给他,据说他提心吊胆地问:“老师真变脸了?”

  前年,毕业生返校,我见到了他,他站在人群中,这回是站直的,神情庄重,上来握手时稍有些腼腆。我问:“过得好吗?”他轻轻地说:“很好很好。”后来有学生问:“老师,你可知道他过得好到什么程度?他是我们年级三百号人‘事业’做得最大的!”我没往下问,对我来说,那些不重要。(17)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