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报国十年特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39:报国十年特刊
下一篇

纪宝成 国学什么时候上“户口”

2012年11月08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纪宝成日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卸任人大校长后,他压力小多了。新京报实习摄影记者 王政显 摄

  纪宝成

  2005年5月29日,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纪宝成宣布将成立人大国学院。同年7月使用“七月流火”形容炎热,引发讨论和质疑。1944年出生的纪宝成是“国学复兴”运动的重要推手,2011年11月卸任人大校长。

  同题问答

  1.这十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过去十年我最大的改变就是我与人民大学共同进步。

  2.这十年,最美好的事儿是什么?最不愿回忆(看到)的是什么?

  最美好的有三条吧。第一,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和地位提升而努力,呼吁解决重理轻文,包括重振国学和中华文化。第二,为人民大学发展进步和地位提升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第三,为全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自己应尽的努力。最遗憾的是:国学学位没批准下来,独生子女政策应当调整的建议没能实现,贫富差距不但没缩小反而在扩大。

  3.未来十年,你对个人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最关心的还是希望人大得到更好的发展,早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4.未来十年,你对国家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我期待改革取得更好的成绩,把整个社会关系处理得更加协调。同时国家向政治昌明方向发展,当然在外交上可以在钓鱼岛问题上更加强硬一点。

  2005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正式开学。这在纪宝成看来,是水到渠成的事:2002年他在人大成立孔子研究院,2004年启动“孔子文化月”,还倡议纂修《清史》、编撰《儒藏》,又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提议将传统节日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人大国学院的成立掀起了一阵“国学热”。一位知名企业高管告诉纪宝成,到国外跟人家谈文化、谈理念,发现自己既不懂苏格拉底,又不懂孔夫子,大受刺激,回国后便恶补经典名著。中组部开展的司局级干部选学,人大最受欢迎的也包括传统文化课程。今年开办的一期就有200余位学员选学国学方面的知识,是选学人数最多的知识领域。

  国学不是一级学科,不能颁发学位一直让纪宝成耿耿于怀。利用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纪宝成早就开始呼吁制度性地设立国学学科和国学学位,但一直无果。去年2月,纪宝成在讨论审议《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送审稿)的会议上再次做了努力,“讲话带有悲壮的色彩,多多少少带有一点怒气”。

  一位领导安慰他,学位委员会的成员主要是理工科的,对国学不太了解。纪宝成仍气不打一处来:“我们口口声声说自己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在实际工作中却漠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不让国学在现行学科体系合法地落上户口,这难道不是咄咄怪事,太匪夷所思了吗?”

  2011年11月纪宝成从人大校长的岗位上卸任,担任商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国学院院长,兼任着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高级顾问等职,总体说来“事情不少,压力很小”。他还组织了商业调查,重操经济专业的老本行,兴奋得“难以言表”。

  现在纪宝成多少也有些时间陪自己的孙辈了。九岁的大外孙会挑选符合当时现场意境的诗词来背诵,这让纪宝成既惊讶也高兴。他笑着说,“受我的熏陶和影响?我不敢说。”

  纪宝成不像年轻人那样玩微博,但坚持着写古典诗词的习惯。他出过两本诗词集,卸任校长后又创作了数十首,“经常填写,自娱自乐”。一首《水调歌头 喜“老九”重聚》在朋友中传阅。这首词感慨说,“往事依然在目,感慨在心头”,“喜庆身犹健,自在一无求”。

  新京报记者 郭少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