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报国十年特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55:报国十年特刊
下一篇

张廷甫 果园成为我的绿色银行

2012年11月08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2012年“霜降”后,张廷甫在自家的果园里准备摘梨。

  张廷甫 2005年,农业税取消,张廷甫开始经营自己的几亩果园,2010年,果园创造效益。张廷甫,1951年生人,河南省西平县芦庙乡于寨村村民。年轻时弃农从商,经营过工厂,开过饭店,所分责任田多租于他人耕种。

  同题问答

  1.这十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不干生意后,反过来靠农业维持过了儿女用钱最密集的阶段,改变就是我顺利熬过关了,儿女们都工作了。

  2.这十年,最美好的事儿是什么?最不愿回忆(看到)的是什么?

  最美好的是培养了两个大学生。最不愿意回忆的是妻子去世。

  3.未来十年,你对个人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给儿女买房能支援些就支援些,希望他们在北京都有个窝。

  4.未来十年,你对国家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农村发展,农民富了,但相对于国家发展的速度,农村发展速度还是慢。希望对农补贴力度更大,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再大些。

  10月25日,“霜降”后第二天,父亲招呼人摘梨。摘下的梨装进大巴车,运往江苏。

  运到南方,每斤梨多卖1块钱。父亲张廷甫用他做生意的方法经营自己的果园和后半生。

  2002年前后,姐姐开始上大学,我面临考大学,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同时供应两个大学生,无异大山压顶。

  我家所在的河南西平芦庙乡于寨村,在这个农业税占财政收入70%以上的种粮大县,每亩地每年不过赚500元。一个四口之家6亩耕地,每年的纯收入只有3000元。

  50岁的父亲执意种了5亩杨树。种树被纳入父亲的养老工程,10年后,每棵树卖200元,“10万元,够我和你妈吃花,这500棵树就是我的绿色银行。”

  父亲的第一个“银行”最终夭折在当地派发的速生杨上。这是一种劣质品种,树苗栽上三四年,也就和茶缸差不多粗,照这个速度,杨树没长成,他和我妈都老了。

  种粮,赚不到钱,种树,又种瞎了,那会儿,村里很多人宁愿把责任田包给别人,包一亩地,除了代缴农业税,包地的人还得给责任田主出每亩地150斤的粮食。

  2005年,农业税取消。第二年,国家开始给农民们每亩地百十块钱的农业直补。粮价飙升加上亩产增加,四口之家6亩地,一年光种粮食就有12000元收入。

  土地猛然紧俏,包一亩地,需出800元。父亲果断拔掉种了五六年的速生杨,用卖树的几千块钱平整了三四亩地,两亩地种梨树,剩下的种梨苗,“这次绿色银行我看好了,绝没跑儿。”

  父亲引进的新品种是2010年开始创造效益的,这一年,两亩地的梨树结了近两万元的梨,他培育的梨苗也卖了近两万元。

  2011年,母亲骤然去世,父亲总疑心母亲病故系劳累所致,为此卖掉了一半的梨树。这一年,父亲的一亩梨卖了1万多元,两亩梨苗收益超过10万。

  包地开始盛行。另一个本家哥哥听闻堂弟发了财,结束了10多年的打工生涯,用积蓄包下了40亩地,也开始种果树。

  周围的村里,鲜见年轻人,出去打工在这10年里成为农民致富的最有效手段。

  一个本家的哥哥已打工10年,先是给人当司机,后来自己买了票车,在广州搞客运,他和很多外出打工者一样,几年前就在县城买了房。

  在家的中老年人也没闲着,有人去了镇上找工作,有人给包地者打工。闲暇时,父亲帮朋友押长途车往上海送货。

  现在的父亲,更愿意在果园地头摆个摊,一个台秤旁放着几筐梨,撑着一把“娃哈哈”的大遮阳伞,抽着烟和路过的人侃大山。

  新京报记者 张永生 河南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