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报国十年特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55:报国十年特刊
上一篇

黄俊娟 唤回儿女同住滨海新区

2012年11月08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2012年9月,黄俊娟在天津滨海新区河滨公园。

  黄俊娟 2011年,黄俊娟的儿子海涛调到天津港,至此,一家人在滨海新区团聚。黄俊娟,天津市宁河县农民,2000年从宁河搬到滨海新区居住。她搬到塘沽的这十几年,正是滨海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

  同题问答

  1.这十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经济条件不断改善,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

  2.这十年,最美好的事儿是什么?最不愿回忆(看到)的是什么?

  两个孩子成家立业。最不希望儿子重走父亲的老路,跟家人两地分居。

  3.未来十年,你对个人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自己健健康康,不给孩子添麻烦。另外,希望儿子海涛早日在滨海新区买房,住在自己身边。

  4.未来十年,你对国家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一时没想到。儿子提醒我还没有医保。其实我真的不太在乎。我现在挺知足的。

  北京的一个记者来采访我,让谈谈这10年来在滨海新区生活的变化。

  小伙子问我十年来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我告诉他,是感恩。我说的真是实话。但也难怪小伙子疑惑。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怎么能理解我们这一辈人的艰辛和情怀?

  我们家在2000年从宁河县搬到滨海新区塘沽。2002年的秋天,家里还清6万9千元的房贷,闺女户口也转到塘沽,一家人定居滨海。

  老伴结婚前就在天津港工作。1977年我们结婚,婚后过着两地分居的日子。老伴一直让我带孩子跟他来塘沽,但他一个月40来块钱的工资养活不了一家四口。

  2001年,我们花光所有积蓄,还找银行贷了不少钱,在塘沽买了套74平米的房子。而我,也告别了生活50年的农村,成为一名滨海新区的市民。

  搬到塘沽后,居委会分给我一个收卫生费的活儿,不为挣钱,就为找点事干。

  这边居委会总组织唱歌。大家听我嗓子亮,非让我当领唱。我心说在生产队干活的妇女,哪个不会唱两句。有一次合唱比赛,来了好几个录像的,之后塘沽电视台还播了。我心里甭提多高兴。

  令我欣慰的是,老伴、儿子、女儿、女婿都在滨海新区的天津港有了工作。

  2006年,女儿海燕从街道居委会调到天津港当会计。儿子海涛心气儿高,在北京的外企都混到管理岗位了,看不上天津港这一亩三分地。

  在我和老伴的劝说下,直到2010年,海涛才回心转意。我厚着老脸,去找天津港的老总于汝民,要求给老伴办内退,让儿子顶上去。

  没想到,于总对我客客气气,说一定会帮我们家解决困难。没过多长时间,海涛就成为天津港一名修理工了。

  今年中秋,看着孩子们都在身边,我心情特别激动,决定给于总写一封感谢信。

  好多字不会写,我找小孙子要来字典,不会写的就去查。光打草稿我就用了三叠稿子。最后整整齐齐地誊抄一遍,确认没有错字,我才托人交给于总。

  于总还给我回信了。这一去一回,一字不差地登在了内刊《天津港湾》上。

  这10年,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10年,老伴的工资从1300元涨到了4200元;我们当年花12万买的房子,据说现在也能值100多万。

  海涛在宁河县有两套房,海燕两口子就住在我身边。这在10年前想都不敢想。

  上个月,老伴退休。退休金4900多元,比他上班时的工资都多。

  你说,像我这样的,能不感恩吗?

  新京报记者 杨华军

  天津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