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报国十年特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60:报国十年特刊
上一篇

戚发轫 伏枥者志在太空

2012年11月08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原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戚发轫,在中国航天史上,留下了许多“第一”。图/CFP

  戚发轫

  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戚发轫曾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核心建设者。如今,戚发轫已退居二线,负责规划我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的后续工作。

  同题问答

  1.这十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最大的改变是我从一线退到了二线,正是因为年轻一代逐步成长起来,变得更成熟,我才有可能到二线休息,到学校中去培养更年轻的一代。

  2.这十年,最美好的事儿是什么,最不愿回忆的是什么?

  最高兴的是我看到了年轻一代们的成长和成熟,这让我很欣慰。不愿回忆的是,在这十年中,因为工作原因,我对家人亏欠很多,老伴儿在这段时间去世,我没有照顾好她。

  3.未来十年,你对个人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希望我能够继续在二线中为航天事业出力,做更多的社会推广工作,希望国家能够更加关注航天事业,未来我国航天事业的挑战仍然很大,需要国家更多的支持,希望航天事业能够取得更长足的发展。

  4.未来十年,你对国家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希望国家能够更加安定,关注民生,老百姓的生活能够更好。

  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

  电视机前,戚发轫专注地观看嫦娥一号发射的每一个细节……

  如今,虽然已经79岁高龄,在航天领域工作40余年的戚发轫,仍然以顾问的身份在做中国航天发展的长远规划,并在高校中为年轻人们普及航天知识。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时,70岁的戚发轫坐在指挥中心,盯着仪器上各个技术参数。

  “那时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通过此前的发射,我们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经验。但因为是第一次载人,我们心里面也会紧张。”

  当杨利伟在飞船中身体状态良好,飞船即将执行返回地面程序时,戚发轫长舒了一口气,“我从事航天工作40多年,最紧张就是这一次。”

  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升空后,已经满头银发的戚发轫逐渐退到了二线,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同时先后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和名誉院长。

  “现在的事情很多。比如,在我们完成探月的计划后,中国人到不到月球去?怎么去?什么路线?火星我们去不去?这些我们正在做一些规划,报给中央领导。”

  此外,戚发轫还成为航天科普的传授者。10月下旬,他刚在北京师范大学为一些部委的司局长们做航天知识的讲座。去年和今年,他先后到8所高校和大学生们交流航天知识,每一场讲座都会爆满。

  谈到未来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戚发轫说,明年神舟十号将会上天,在神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交会对接技术,同时会有新的宇航员上天,在天宫一号做实验。此外,中国正在建造大运载火箭,运载能力将达到20吨以上,可以把重量更大的空间站核心舱送上轨道,“由于陆路运输很难达到这个吨位的运载能力,我国正在海南文昌建立新的发射基地,通过海运运送大吨位的空间站到文昌发射。”

  戚发轫说,2020年前,我国将建自己的空间站核心舱,可以容纳3到4个人在太空工作。

  本报记者 邢世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