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报国十年特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61:报国十年特刊
下一篇

王军 挂念这座城和城里的历史

2012年11月08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王军的愿望是写成《梁思成传》。新京报记者 孙纯霞 摄

  十年前,王军做过一个梦。他拿着“乾隆图”走在南小街里做调查。

  乾隆图是乾隆时期描绘的一张北京全图,在梦里,他看到南小街的老建筑全被荡光了,“我有一个忘年交,他是对北京城市规划负有一定责任的官员,他跟我说这种拆除要改了。我悲喜交加,梦就醒了。然后我就想,我得为这个梦去做点儿事情。”

  然后,就有了《拾年》这本书。

  《拾年》记录的,正是过去十年王军如何把梦里那句“规划要改了”变成现实。

  2007年之前,王军拼命呼吁修改危旧房改造规划,2005年1月,国务院要求调整城市结构,完整保存老城,重点发展新城。那会儿,王军觉得梦境实现得还不错。

  2007年5月,东四八条胡同将部分拆迁的消息经《新京报》独家披露,王军也加入到了挽救城市历史的大军中,为保护旧城奔走呼号,最终,东四八条得以保留。

  狼奔豕突,王军这样形容过去十年的自己。他很尊重的一位老人劝自己的女儿得生个孩子,不然老了都没地儿操心,没有挂念的人,得多难受。王军说为城市历史奔忙,是因为自己对这座城市还有挂念,“爱她爱得死去活来,也是一种幸福。”

  王军说,关于“拆”的故事,自己已经讲了太多,好在十年里也有许多保护下来的老城区,比如位于南锣鼓巷支巷前鼓楼苑胡同7号的这家由四合院改建的宾馆,这里是他经常出没的地方,这个四合院,就是在东城区政府宣布不拆后被重新修葺的。“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宣布不拆,一不拆了,大家就敢维修,敢买卖了。”

  王军的生活总伴随着紧迫感,哪里要拆了他就要写文章,写完了心里才能好受些,但他说,自己特别向往安静的生活。他指指茶桌上的手机,“有手机这些东西就安静不了,现在苦思冥想的时间少了。”

  为了写书,王军已经在档案馆抄了六七年的档案,一页一页地翻。有朋友劝他找个速记员,他说不行,“每一页我都要抚摸一遍,就往心里去了,只有进入心里的东西,出来才会有力量。”

  王军

  2007年8月5日,时任新华社记者的王军在博客上贴出《伟大城市之梦》一文。文中他认为,过去50多年北京持续在古城上建新城,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篇文章被收入2008年出版的《采访本上的城市》一书。王军1993年开始对北京古城保护及城市规划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同题问答

  1.这十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最大的改变就是想问题想明白了,对城市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体系,而且不断地通过记者的工作来认识这个体系。

  2.这十年,最美好的事情是什么?最不愿回忆(看到)的是什么?

  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在这儿和你们一块喝茶,这么美好的秋日的阳光,在这么美的四合院,这么优雅地生活。

  最不高兴的事情就是听说哪个地方要拆了,听了心里就开始犯堵。

  3.未来十年,你对个人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就是要把《梁思成传》给写了。我真的是可以把北京城这些事放一放,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了。

  4.未来十年,你对国家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最大的期待就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现在中国发展的最大机遇就是城市化,我们有需求,也有支付能力,所以应该创造一个好的制度,把这种需求和能力结合起来,这个东西最重要的产品就是住房。

  新京报记者 姜妍 实习生 黄盼盼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