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来信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还“比基尼儿童”一个清净吧

  近日,武汉一个汽车文化节上,在一群成人的围观中,几位身着比基尼的“儿童车模”在闪光灯下摆弄着各种姿势。儿童穿比基尼再加上车展,这些争议元素凑在一起,引来很多质疑。一位女童家长在接受采访时称,让女儿参加模特比赛只是想让孩子见见世面,如今见孩子照片被大量转发,并配着各式评论,“想抽死自己的心都有了”。

  或许,家长的初衷的确是让孩子找回自信、变得更加开朗,但不得不提醒的是,当把孩子从家庭或学校带入社会的时候,必须多一些审慎。即便孩子意识不到穿比基尼在车展亮相有什么不妥,家长还是应该考虑到可能面临的争议,以及可能对孩子造成的伤害。经过这件事,不仅是对这几个孩子的家长,对所有的父母都是一个警示。

  不过,既然批评者都是为了孩子考虑,在传播讨论时,也应该多一些谨慎,最起码不该将孩子的照片不经处理四处转发。否则,对那些孩子将是一种伤害。

  □李恪志(职员)

  “清洁工梦”让人不是滋味儿

  据报道,北京“小天鹅”打工子弟学校校长问起一年级的孩子“长大以后的理想是什么”,很多孩子会说想当科学家、艺术家。可拿同样的问题去问五年级的孩子,他们的答案却是“清洁工”、“啤酒推销员”和“保镖”。

  听到五年级孩子谈长大后的理想是“清洁工”时,感觉心里颇不是滋味儿。不是说这些职业不高尚,和科学家、艺术家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也不是恨孩子们“胸无大志”。只是感慨:孩子们怀揣的“清洁工梦”,哪里是梦?只不过是无奈现实在心里的折射罢了!

  小曼是浴池搓澡工刘姐的女儿,3岁时随妈妈来此落脚,至今已经2年多了,问起她长大后想干什么,她竟认真地说:“帮妈妈给大家搓澡。妈妈一个人搓,好累哦!”这,就是孩子的梦想吗?选择“清洁工”、“推销员”入梦,是孩子们在逐渐长大,认识到面临的生存、求学、发展等现实环境,苦于挣扎、无力摆脱困境后作出的无奈选择。这才是“清洁工梦”令人心酸的根源。

  □韩聪(职员)

  “咖啡馆面试”考的啥“情调”

  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自己在咖啡店面试一名求职者,但对方不买单的行为让自己对其印象不佳。随后,另一位网友发微博称,自己在面试的时候被面试官暗示买单,遂以求职不是相亲为由,予以拒绝……两人一前一后的微博,迅速引发网络热议。

  尽管网友的“接龙”可能是调侃,但说出了很多人的怀疑——咖啡馆面试既然并非咖啡馆约会,非要男候选人为女面试官埋单,就多少有些“自作多情”。连面试官自己都弄错了角色与场合,由此得出的面试判断,恐怕也难言公允。事实上,面试这事儿,当然是用人单位主导,因面试而花费的成本,也理应由用人单位承担。靠谱的用人单位甚至连求职者的路费都给予报销,选在咖啡馆面试,却把求职者是否主动埋单都纳入考察范畴,无疑是越了界。

  咖啡馆作为面试场合,也不是完全不可以,最起码,在待人接物、文明礼仪等方面,咖啡馆实在是个再恰当不过的“考场”。但让很多人反感的是,是否“主动买单”成了面试的“硬指标”,就有些弄巧成拙了。

  □武洁(医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