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其他同类书籍相比,《鲁莽濒危》好比“对人不对事”,完全是冲着“酿成败局至今仍逍遥法外的达官贵人”去的。
□书评人 杨吉
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四年,但人们讨论和研究它的热情却未见减退。正如格莱金·摩根森和约书亚·罗斯纳,两位《鲁莽濒危》的作者在书中所说:“直到今天,大家依然对原因困惑不解,人们想知道为什么我们至今仍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接下来的一句话更耸人听闻,“美国人意识到他们遭劫了,只是还不确定劫匪是谁。”毫无疑问,翻开本书,摩根森和罗斯纳会告诉你“谁是幕后黑手”。
书的开篇(前言部分),格莱金·摩根森与约书亚·罗斯纳就提到了詹姆斯·约翰逊,后者曾任房利美首席执行官、高盛集团董事、美国KB家居公司董事等职,正是他,这位金融奇才抑或危机推手(第一章标题)通过一系列步步为营、咄咄逼人的精心布局,视美国的金融和房地产业监管为无物,并设计将其逐步绕开、击退甚至摧毁。在两位作者看来,这样大规模灾难的发生不可能是一夜之间的事,它来得悄无声息,几乎是在过去20年里不知不觉地形成的,而且,更加令人担忧的是,造成这个局面的始作俑者在公共和私人领域都位高权重,甚至到今天仍在华盛顿和华尔街叱咤风云。
也就是说,作为“一本以整个世界为背景的经济类侦探小说”(作者语),凶手其实正是某些贪婪无度、野心勃勃的政客、公司执行官、银行家、监管者,他们组成一个既得利益集团,在制定规则的同时游戏规则,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
和其他同类书籍相比,《鲁莽濒危》好比“对人不对事”,完全是冲着“酿成败局至今仍逍遥法外的达官贵人”去的。对此,摩根森与罗斯纳写道:“美国经济几乎被一群自私自利、有权有势、骄傲自大的人摧毁殆尽,但这些人至今却没有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应有的责任。”“要将华盛顿和华尔街的超级黑暗角落公告天下。”另一方面,他们也坚信,“当初曾竭尽全力发出危机预警,但却被高高在上的对手敷衍了事和不闻不问的人称得上是敢作敢为、忧国忧民,对他们作出认可十分重要”。这几点构成了本书的主题线索,也系促成两位合作写书的缘由。
作为《纽约时报》备受好评的老记者和专栏作家,格莱金·摩根森多年来报道了无数既有力度又有趣味的金融丑闻。2002年,她因对华尔街“深刻而锐利”的报道而荣获普利策奖。此前,她曾供职于《福布斯》、《价值》、《美国财经》等美国主流财经媒体。另一位,约书亚·罗斯纳是纽约独立金融服务研究公司——格雷厄姆费希尔公司的董事经理,也是在美国最早发现信用危机问题而提出警告的金融分析家。他是拥有十几年从业经验的金融与政策分析师,在业内备受认可,对轮番上演的各种阴谋诡计早已耳熟能详。如今,由他们两位联手合作,共同来讲述华尔街云谲波诡的幕后故事和“贪婪即美德”最极端的阴暗面,再合适不过。我们注意到,为了突出情节戏剧性,强化全书主题,作者充分利用媒体写作的技巧,以人物串联各个事件,把人物的性格、形象写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也着力于描绘大时代的背景,力图把整个故事基调凸显成风雨飘摇、山雨欲来的动荡氛围。
根据摩根森和罗斯纳的叙述,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机,如同他们以前遇到的所有政治丑闻或金融违规操作一样,十足的“人祸”。道义和责任的驱使,让摩根森等决心刨根到底、追查彻底——虽然事后的结果令人不容乐观,正如他们担心的那样,“那么多在这场乱局中推波助澜的人至今仍权位稳固,甚至更上一层楼。危机的罪魁祸首或许再也无法问鼎权力核心,可他们依然在商业和监管领域备受尊崇。没能强制始作俑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件事本身就释放了一个危险的信号。连犯下如此滔天大罪的恶人都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抽身而退,那只能说明现有体系不谋其政”。即便如此,他们的勇气令人敬佩,其敢于向权贵者发难,指名道姓地予以无情揭露,这样的不畏强权、仗义执言的作派让我们肃然起敬。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