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时事评论
上一篇

莫玩弄“年底突击花钱”文字游戏

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将“年底突击花钱”与违规花钱区别开来,充其量就是一个文字游戏而已。

  财政部公布的最新一期财政收支数据显示,12月份将有约1.9万亿元的预算资金待支。对此,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撰文表示,虽然2012年年底财政支出规模较大,但并不违反预算管理规定,“突击花钱”现象不仅发生在中国,日本也是如此。(12月25日《中国经济周刊》)

  拿这样逻辑来证明“年底突击花钱”的合理性,其实很荒谬。这就好比拿别人不好的地方来证明自己根本无需改进缺点。更何况,“日本也如此”是否站得住脚,本身就有一个大问号。

  白景明说,“年底突击花钱与违规花钱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事实上,违规花钱正是公众一般所称“年底突击花钱”概念的典型特征。“年底突击花钱”之所以为公众所诟病,绝不只是因为花钱数量突然增多,更因为很多钱花的不明不白、大手大脚,甚至“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为花完钱而花钱,很可能导致花钱质量低下、寻租腐败泛滥。这才是“年底突击花钱”真正的问题,不知道日本是否也如此呢?

  多年来,财政部几乎每到年底都要发文件或表态,“坚决制止‘年底突击花钱’”。这充分说明,作为年底违规花钱代名词的“年底突击花钱”概念,早就得到了官方认可。给“年底突击花钱”正名,将“年底突击花钱”与违规花钱区别开来,充其量就是一个文字游戏而已。问题还是那些问题,不会因为改了个叫法就更容易让纳税人接受。

  要遏制违规花钱意义上的“年底突击花钱”,首先要在预算和决算上加强管理。“年底突击花钱”的相关项目和议题,应该成为人大会议上的关注焦点。政府预决算的审核者们应该像社会公众那样较真,既要关注花钱数量,更要关注花钱质量,并以之作为下年度预算编制的参考。此外,应该做到细致的信息公开,越是花钱数量巨大,越应该让纳税人看到钱是怎么被“突击”花掉的。

  今年的钱如果花不完,明年得到的钱可能就少了,在这种反向激励机制下,财政浪费于是成为一种潜规则。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建立起凡是铺张浪费、没有质量的“年底突击花钱”,必然导致下年度预算削减的预期。

  □盛翔(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