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评论周刊·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评论周刊·专栏
下一篇

“请客”请出的舆论

2013年01月1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舆论场

  邹振东 厦门卫视总监

  “农民工暴雨救人,崔永元北京请客”,一则小小的新闻,吸引了无数的眼球,也感动了天下的好人。为什么不能像崔永元那样,简简单单请一个客呢?它传递的正能量远大于无数的事迹报告会。

  毛泽东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可生活还是离不开请客吃饭。吃的什么饭?请的什么客?里面有小名堂,也有大学问。

  去年一个“请客”请出轰动的例子,是崔永元。“农民工暴雨救人,崔永元北京请客”,一则小小的新闻,吸引了无数的眼球,也感动了天下的好人。

  请一百多名农民工,花不了多少银子,且不说相对某些部门天价的招待费,就是相对于政府在救灾赈灾所花费的财物,也是九牛一毛。其实,就算好心与好心相比,“请客”花的钱与北京灾后慈善募捐所收到的钱,也属微不足道,但那些好人好事却没有一个闹出“崔永元请客”那么大的话题效应。除了崔永元的名人效应外(其他捐款捐物也有不少名人),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请客”。因为吃饭,是最容易以小搏大的舆论形式。

  第一次看到崔永元请客的新闻,当时就感叹:到底是媒体人,这是多么好的公益策划啊。崔永元就是捐出或者号召捐出一百万、一千万,也不如掏钱请这些“伟大的平凡人”吃一顿饭,更容易给人心温暖。

  潘光旦曾说:“人的本性中最可以鼓励我们的一点,是他在好榜样的面前,能够受到感动”。可是,每当一个好榜样出现在世人面前,我们政府的“招数”显得多么单调,除了“某某卫士”、“某某红旗手”的荣誉称号和奖章,剩下的就是千篇一律的“事迹报告团”了,我们有那么多的视觉手段,我们有那么多的新兴媒体,可一个个“可以感动人心的好榜样”富矿,却被新闻通稿式的事迹报告“掠夺性开采”得让人无言以对。

  为什么不能像崔永元那样,简简单单请一个客呢?它传递的正能量远大于无数的事迹报告会。

  后来发现,真正的创意并不是来自崔永元,而是可敬的网民。北京暴雨后,一位网友发布了一条动人的微博:“在京港澳高速受灾最严重的南岗洼路段,这些民工兄弟用30个救生圈、麻绳救了上百名危在旦夕的游客,当获救者自发凑钱近万元向他们表示感谢时,他们拒收了!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中国良心!谁来做东请他们吃顿饭?”遗憾的是,很多最应该关注到这个微博的机构或个人却没有看到,或者看到了没有反应抑或没有能力反应,从而坐失了最好的与民意互动的机会。

  还是要高度肯定崔永元,他不是创意者,却是创意的发现者与坚决执行者:“我请!我打算响应倡议,请他们吃顿饭,表示敬意!谁帮我找到他们,如有获救者和志愿者愿意加入,欢迎!”崔永元在微博上立即响应网友的“呼唤”,崔永元的更厉害之处,不是自己去找这些农民工,而是发动网民去找,同时欢迎那些获救者加入,并呼吁大家给农民工送实用的礼物:“好消息:著名歌唱家、慈善家韩红参加饭局,现场演唱,并且赠送农民工兄弟礼物!”这样,随着一条条微博发出,请客不再是崔永元一个人的行动,而是无数人心的温暖传递。

  在这一刻,崔永元一个人的能力和能量,超过整个CCTV。

  转作风,改文风,政府和媒体在呼应民意上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和更多的手段,比如一次温暖人心的请客。(16)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