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人才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1:人才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数学拔尖人才培养协作体成立

2013年02月04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2013年1月26日,北京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协作体在陈经纶中学举行成立仪式,嘉宾为仪式揭牌。资料图片

  享受“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快乐

  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羽毛球的问题,通过熏球实验得出延长羽毛球使用寿命的窍门——北京94中“数学达人”杨翰驰的“科研报告”里,没有复杂的公式和艰涩的运算,因此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群的赞许。

  1月26日,北京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协作体(以下简称“协作体”)成立仪式在陈经纶中学举行。杨翰驰和来自18所中学的喜欢数学的同学们一起,在接下来举行的“科学探索营”活动中,将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

  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协作体的成立,标志着北京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有了新途径。作为“翱翔计划”新的辐射型培养项目,协作体由陈经纶中学、北师大二附中等5所“翱翔计划”基地校组成,各校将在课程开设、专家资源等方面实现融通共享,以培养更多数学拔尖创新人才。

  2008年3月,北京市教委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并启动“翱翔计划”,该计划采用全新的培养模式、高水平的导师指导、一流的实验室,主要为研究型重点大学输送优秀生源。高中学生走进北大、清华、北理工等在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重点实验室,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根据为他们专门设计的培养方案开展研究性学习,享受“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乐趣。

  “翱翔计划”与高校录取不直接挂钩,但高校自主招生选拔时将参考学生的研究经历。同时,学员报考与自己研究项目对应的高校和专业时,其获得的学分进入大学后也将得到认可。

  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纵向有效衔接

  目前,针对数学人才培养的基地校共有5所:陈经纶中学、十一学校、北师大二附中、十五中和二十二中,由北师大、首师大和中科院数学所的专家们对这5所学校的学生进行指导。另外,5所基地校还各自对应着区内3至4所普通高中数学拔尖人才的培养任务,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辐射。

  协作体有关负责人介绍,协作体以培养优秀数学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将通过趣味数学、数学衔接、数学实践、数学创新等课程对数学拔尖创新人才给予系统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兴趣;通过成长探索营、数学创新论坛、数学应用拉练赛等活动给学生以锻炼、展示的平台;通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合作培养,力争构建数学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通道。

  北京市教委委员李奕认为,协作体的成立实现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纵向有效衔接,实现了人才培养的连贯性与有效性,也体现了教育的科学性;实现了区内区外、不同地区学校学生之间横向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实现学生之间文化、思维的碰撞与融合,在合作与竞争中共同发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之间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用共同的心愿,共同搭建人才成长的阶梯,这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最有效、最科学的途径。只有紧紧把握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征,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学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 李奕说。

  ■ 学生故事

  “翱翔计划”让自己从题海战术中脱离出来

  顺义牛栏山一中的柳帅就是通过“翱翔计划”基地学校陈经纶中学的培养,走进了首师大数学科学学院。柳帅最深的感受是,“翱翔计划”转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从题海战术中脱离出来,转而进行创新型思维的训练,以前是研究现成的问题,现在是主动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

  柳帅感到,应该抛弃以往那种老师灌输、学生去学的学习方式,而应该有更多的主动性学习。而且,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还应该多去尝试如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同时把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联系起来。

  在参与“翱翔计划”期间,柳帅听了很多报告,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在北师大二附中举行的一场由北京大学教授李忠所做的报告。李忠对数学美的理解以及关于弧度制的阐述,让柳帅收获颇丰。这场报告对柳帅影响最大的,则是让柳帅对微积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那之后,柳帅开始自学微积分。

  ■ 校长发言

  研究性学习重要的是自我发现

  ●牟成梅,陈经纶中学常务副校长

  对某一学科有强烈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同学,参加“翱翔计划”,进行研究性学习,得到名家的指导,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好的经历。协作体的成立让各个成员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有了正式的、长效的保障。以前很多活动我们也都在一起做,但是现在正式达成联盟。

  孩子在这种创新性研究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结论,最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去做研究。这与日常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日常学习有被动的东西在里面,课程标准和大纲必须完成。而在这里的研究性学习是自我发现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从生活当中发现问题,然后提炼问题,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研究解决问题。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另一种视角,对他们的发展成长、思维方式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帮助很大,学生也喜欢做这样的项目。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学习内容层次更高的课程甚至是大学课程,这是一种趋势,并且要真正着眼于孩子的能力培养。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