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央企业来说,打造成有竞争力的业务,重点则不是扩张新的业务,而是要进行业务的聚焦和剥离。
1978年10月,以四川省6家工业企业扩大自主权试点为起点,拉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改革走过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济责任制、“两步利改税”、承包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稽查特派员制度、建立国有资产监督机构等不同阶段,改革的目的是将曾经一直执行指令性计划的国营企业变为能够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使其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
因此,国有企业改革启动后,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解决国有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的问题。然而,要将计划体制下数量庞大的国营企业转变为能够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否实现这样的目标,也并没有肯定的答案,只能在摸索中前行。
不可否认,我们的一些国有企业的业务同民营企业是同质的,那么竞争就不可避免。但国有企业若位居行业的领先者,而其他企业则作为跟随者,那么竞争关系就会大为改变。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要增强中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需要打造一批中国的全球领先企业。当前,同其他非国有企业相比,中央企业所拥有的规模、实力使其成为全球领先企业更有优势。
如何成为全球领先企业?先要打造有竞争力的业务。我们看到,全球领先企业要有规模,但有了规模绝不等于就是全球领先企业。如有20家各自独立经营的小企业,现在我们把它们捆绑打包组建一个集团公司,它的规模就是原来小企业规模的20倍,并且假设它已经进入世界500强,这时,它显然称不上是全球领先企业。问题在于它缺乏有竞争力的业务。
目前,对于中央企业来说,打造成有竞争力的业务,重点则不是扩张新的业务,而是要进行业务的聚焦和剥离。纵观全球领先企业,如美国波音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等,它们业务非常简单;有些企业业务可能要多些,如美国杜邦公司、通用电气公司,但多项业务都围绕核心业务在发展。这些企业做非常有限的业务,原因很简单,要在一个行业成为全球领先就已非常不容易,而要在超过两个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那将更难。
而目前的中央企业业务太多,要将这样多的业务都做成全球领先,显然是不现实的,结果可能一个都做不成全球领先。所以,有相当数量的中央企业必须要对现有业务进行认真梳理,明确自己究竟要做什么,将那些不做的业务剥离出去,置换出来的资源用于想要发展的业务,这样,业务少了,规模可能小了,但企业的竞争力却提高了,发展下去才有可能成为全球领先企业。
□许保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