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上一篇

万向并购A123的价值所在

2013年02月04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万向循序渐进的海外并购思维、以及其海外并购的战略连贯性,对于惯于“蛇吞象”式海外并购但往往失败的我国企业界,则更值得引起警示和反思。

  昨天,有投行人士发出“中国万向公司2.57亿购买美国电池公司A123值不值”的疑问,其表示,A123的军工相关的业务卖给了美国公司Navitas System,后者只支付225万美元,并从A123带走了40多名主要研发人员。“不知道留给万向的还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值不值?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相信企业自己的感受更深刻,而外界难以做出准确判断的。

  不过如果我们跳出对并购结局的先验论断,而回顾这起一波三折并购案的博弈过程,就会发现,对于海外并购和海外市场拓展频频受挫的我国企业界,万向这一并购案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在涉及我国对美国高新产业并购或市场拓展时,美国相关部门屡屡以“国家安全”为由,进行变相阻挠。去年9月发生的奥巴马禁止三一集团关联企业对美国风电场项目的并购以及去年10月发生的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对华为和中兴的调查报告,即是美国对高新产业实施“自我保护”的典型案例。

  同样,在万向针对A123并购案逾半年之久的推进中,亦遭受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美国战略材料顾问委员会的屡次阻挠,最终,万向通过剥离军工和政府业务予以规避,针对美国民意对中国资本的敏感,万向通过成立独立信托机构进行曲线并购。

  回顾万向的海外并购史,我们还会发现,万向海外并购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灵活变通的并购手法上,更体现在循序渐进的并购思维上。

  与国内企业动辄进行“蛇吞象”的海外并购不同,万向近20年的海外并购史,堪称稳扎稳打。从1996年在美国并购第一家工厂开始,万向迄今在美国已有28个制造基地、美国员工已达6500名之多。而在这个过程中,万向在美国市场的并购案,其并购金额亦逐渐从初始时的数百万美元,逐渐上升到当下的数千万美元、数亿美元。

  正是这种循序渐进的并购思维,使得万向得以通过前期的小规模并购,积累海外并购经验、并熟悉当地政经民情,为其后的大规模并购降低系统风险——与之相比,TCL、庞大汽贸等企业在海外并购经验缺乏之下,即启动大规模海外并购,并最终导致巨额亏损,万向循序渐进的海外并购思维显然值得借鉴。

  除此之外,万向海外并购的战略连贯性,亦不可忽视。在并购A123之前,万向已与美国电池制造商Ener1公司,合资建立了3亿美元的全自动化电芯及电池系统生产基地;去年2月,万向投资1亿美元与美国史密斯电动车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

  就当下而言,万向的并购手法,显然值得海外并购屡受政策阻碍的我国企业界借鉴,而万向循序渐进的海外并购思维、以及其海外并购的战略连贯性,对于惯于“蛇吞象”式海外并购但往往失败的我国企业界,则更值得引起警示和反思的。

  □杨国英(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