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评论周刊·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评论周刊·专栏
下一篇

请人民吃一顿饭吧

2013年03月0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漫画/许英剑

  ■ 舆论场

  这里的“人民”,不是先进,不是劳模,更不是英雄,他们不是各级组织层层推荐上来的,而是每一个公民都可以自愿报名,随机抽选,这样的吃饭可以听到多少底层真实的民意,传递多少社会的正能量啊!

  邹振东 厦门卫视总监

  当吃饭从生存需要变成一种舆论包装,最普通的吃饭就可以化身为舆论的催化剂,产生神奇的舆论效应。围绕吃饭的种种附着物就可以借助吃饭这种特殊的舆论形式,插上传播的翅膀。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吃饭舆论不在“饭”。

  吃饭作为一种舆论形式,它有着特殊的传播技巧与传播规律。和谁一起吃,在哪里吃,吃什么,和怎么吃,都可以传递不同的舆论信息。

  下面这个案例堪称经典,吃饭的四个要素都充分和巧妙地传递了丰富的舆论信息。

  2010年奥巴马会见来访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美俄两大巨头的会谈,当然牵动了全球的政治神经,没想到奥梅“二人转”却玩出了一个吃饭新花样,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按照白宫事前公布的日程安排,两国总统会谈后将共进午餐,下午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但会谈结束后,两人乘车离开白宫,车队在华盛顿市郊一家名叫“雷氏地狱”的汉堡店外停下来,美俄国家元首的到来引发了餐厅顾客的一片欢呼和掌声。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前往餐厅柜台点餐。拿到食物后,两人在一张普通餐桌旁面对面地坐下,一边啃汉堡一边聊天,全然不顾周围顾客的目光和媒体记者的相机镜头。

  奥巴马点的是夹有干酪、洋葱、生菜、西红柿和碎牛肉的汉堡,梅德韦杰夫点的则是夹有切达干酪、洋葱、墨西哥胡椒和蘑菇的汉堡。奥巴马喝的是冰茶,梅德韦杰夫要的是可乐。两人还一同分享了一份炸薯条。吃完饭后,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乘一辆汽车返回白宫,继续未完成的双边会谈。梅德韦杰夫在当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他中午吃的汉堡“也许不太健康,但很美味”。而奥巴马则称赞:“梅德韦杰夫是可靠的伙伴……我们相互倾听,坦率交谈。”

  和谁一起吃:两大巨头,充满悬念;在哪里吃:公共场所,公开亲民;吃什么:简单节省,重点是两个人共享一份炸薯条;怎么吃:普通餐桌,面对面,只带两个翻译,不避众人,边啃边聊天。政治的交易,大国的博弈,就在一场看似随意的吃饭秀中,轻松化解,留给媒体人兴奋不已的素材,传播给世界两国关系亲密融洽、两国领导人廉洁亲民、两国外交公开透明的正能量形象!

  吃饭舆论最重要的要素还是和谁一起吃,这是舆论的真正主角。厦门大学朱崇实校长一次吃饭的座上客,就特别值得借鉴,他请的是厦大的学生。而这20名与他共进早餐的学子,不是学生先进,也不是学生干部,更不是辅导员、校团委或者系领导推荐的,而是从在网络自愿报名的学生中随机抽取出来的,吃饭的主题就叫做“倾听·信任——校长有约”。“在座的同学不知是否都有吃早餐的习惯,希望大家吃得比我多,我们边吃边聊。”早餐从校长的幽默开场白轻松开始,一“吃”就是三个小时,校长和学生围绕学校发展、教学管理、招生政策、人才选拔、师生沟通、校园文化构建、学生活动、对外交流以及后勤服务等方面交流了看法。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和学生互动的想法,试想想,如果校长换成正儿八经的学生意见座谈会,校长再怎么幽默开场,会达到这样的效果吗?

  近来,中央发起向“舌尖上的腐败”宣战,赢得了普遍的民意,公款大吃大喝被有效遏止,铺张浪费被广泛监督。吃什么和怎么吃的问题,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下一步,是不是可以考虑和谁一起吃的问题?比如,我们的市长接待费中,被接待的对象可不可以在一长串官员名单之外,也有普通市民的名字。请人民吃一顿饭吧!这里的“人民”,不是先进,不是劳模,更不是英雄,他们不是各级组织层层推荐上来的,而是像厦大朱校长请学生一样,每一个公民都可以自愿报名,随机抽选,这样的吃饭可以听到多少底层真实的民意,传递多少社会的正能量啊!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