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地球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地球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火星遇“刺客”

2013年03月10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上公布的由电脑绘制的一张从火星表面观察“赛丁泉”彗星模样的图片。
2013年1月20日,梵蒂冈天文台捕捉到的“赛丁泉”彗星活动的场景。

  美国航天局近日对外宣称,一颗名为“C/2013 A1(又称‘赛丁泉’)”的彗星将于2014年10月飞掠火星,目前尚不能完全排除其撞击火星的可能性。据推算,这颗彗星届时与火星的最近距离可能不到30万公里或更近。因为火星在这颗彗星的运行途径范围内,所以存在撞星的可能,概率不到六百分之一。也有天文学家认为,这个最接近距离为3.7万公里。英国媒体援引《每日邮报》天文学家的话称,一旦撞星,将产生10亿兆吨级爆炸,相当于地球上测试最强核武器的2500万倍。

  看点1

  两星预测最近距离为3.7万公里 

  今年1月3日,天文学家罗伯特·马克纳赫特(Robert McNaught)在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赛丁泉天文台发现了“C/2013 A1”彗星。

  马克纳赫特素称“彗星猎人”。他是一名“多产”的彗星和小行星观测者,目前已有74颗彗星以其名字命名。

  马克纳赫特参加了旨在发现接近地球的小行星的“赛丁泉调查项目”。他在位于靠近澳大利亚库纳巴拉班的赛丁泉天文台利用0.5米的乌普萨拉施密特望远镜发现了这颗“C/2013 A1”彗星。因为该彗星是在进行小行星调查项目时被发现的,所以以天文台的名字“赛丁泉”为其命名,其正式注册的编号为“C/2013 A1”。

  与小行星不同,彗星主要由冰冻物质和尘埃组成,其中包含大量冰冻物质。冰冻物质并不一定仅仅是水,同时还可能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通常,它们在地球上都是以气体形式存在,然而在寒冷的太空中,这些气体将被冰封在彗星内核之中。

  当彗星近距离掠过太阳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将直接从固态升华至气态,彗星表面经常出现类似间歇泉的现象。太阳的热使彗星物质蒸发,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

  被马克纳赫特发现之时,“赛丁泉”彗星距太阳大约有10亿公里。当它逐渐接近太阳将升华释放更多的气体,形成一个较大的模糊气体云环绕在彗核周围,并改变彗星的路径。

  著名太空新闻网站“Space”报道称,“赛丁泉”彗星将在2014年10月25日时距离太阳最近,大概2亿公里。不过,在此之前的2014年10月19日,这颗内核直径估计为8公里到50公里的彗星将会掠过火星,与这颗红色星球挨得很近。据估算,“赛丁泉”彗星距离火星最近的距离将可能有10万公里。

  关于这个最近距离的数字,则有多个版本。俄罗斯著名天文学家莱尼德·艾兰宁表示,“赛丁泉”彗星是一颗逆行彗星,具有不复返的双曲线轨道。届时,它有可能距离火星更近,约4万公里。

  英国《每日邮报》日前报道说,依据评估,“赛丁泉”彗星将于明年10月与火星擦肩而过,最近距离达到3.7万公里。

  看点2

  若撞击 可达10亿兆吨级爆炸  

  美国航天局日前介绍说,“赛丁泉”彗星已存在100多万年,可能来自遥远的奥尔特星云。到明年9月中旬,通过地面的小型天文望远镜应该可以观测到它。

  奥尔特星云是一个太阳系外的球状气体尘埃云,分布着一些不活跃的彗星,它们距离太阳约有一光年之远。

  擦肩而过,在太空中“惊鸿一瞥”,这是“赛丁泉”彗星与火星届时相遇的一种情形。此外,英国《每日邮报》还说出了另一种可能。该报称,“赛丁泉”彗星的运行轨道具有不可预知性,也有可能直接碰撞在火星表面。

  美国“探索”频道负责太空科学的制片人伊恩·奥尼尔认为,不排除极端情况发生,即“赛丁泉”彗星的运行轨迹可能与火星直接遭遇,届时可能会与火星近距离接触甚至撞击,撞击速度可达每秒56.3公里。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说,预计“赛丁泉”彗星彗核直径为14公里至48公里,很可能将以时速19.3万公里碰撞火星表面,释放大量动能。像这样的碰撞将在火星表面形成数十万公里长的划痕陨坑。

  资深天文学家菲尔·普莱特经计算评估后表示,即使这颗彗星直径仅有14.48公里,也能在火星表面形成10亿兆吨级的爆炸。

  致力于以无人飞行器探索太阳系中心的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官员记录显示:“目前,火星处在该彗星的轨道路径范围之内,不排除撞击的可能性。然而,由于撞击的概率是小于600分之一,希望在未来的观测中提供更多数据。”

  ■ 案例

  “彗星撞木星”如6万亿吨TNT炸药

  1994年,“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这是人类能首次直接观测太阳系的天体撞击事件。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由美国天文学家尤金和卡罗琳·苏梅克夫妇及天文爱好者大卫·列维三人于1993年3月24日在美国加州帕洛玛天文台共同发现,因此依据国际星体命名规则,以三位的姓氏为这颗彗星命名。

  当时,电脑推算运行轨道的结果显示,“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在1992年7月8日距木星表面4万公里时,因受到强大的引力而分裂为21个小碎块,并于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994年7月16日20时15分开始以每小时21万公里的速度陆续坠入木星大气层,撞向木星的南半球。

  多块碎片的撞击威力中,以碎片G的威力最大。该碎片于7月18日7时32分撞向木星,威力达6万亿吨TNT炸药,造成的疤痕比地球直径还要长。因发生地点十分遥远,对地球并无任何影响。

  天文学界认为,木星与彗星发生撞击的几率是地球与彗星发生撞击的几率的2000至8000倍。“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可谓天文奇观,充分展现木星作为太阳系“太空吸尘机”的角色,其强大引力可吸掉不少彗星和小行星。

  本版撰文 新京报记者 储信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