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7:京报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7:京报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游侠、游宦与游仙

2013年03月15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 下载汉朝(4)

  □侯虹斌(作家)

  汉初的专制制度还很不成熟,饶是如此,陪着刘邦一起历经战斗的开国元勋,也一个接一个地剿灭了,唯有张良,善始善终。

  善始,是因为张良有功,有大功。刘邦说“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打算给张良封三万户侯——想想吧,有汉一代后来大将臣子最顶级的勋爵也无非是万户侯,包括卫青、霍去病;张良是他们的三倍——张良自己辞让,只受了留侯。

  如果仅仅写到这里,张良不过是一个厉害的谋臣,每朝每代都会有个把这样的神人;况且,张良还没有像诸葛亮那样多智近妖,他还是一个正常的人类。而且,诸葛亮比他不自在多了,对“忠”这个问题敏感纠结得要死,后半生整天战战兢兢的。

  张良的了不起之处就在于,他有自己的独立意志。

  其实,难道刘邦真的没有怀疑过张良吗?并非不疑张良,而是张良没有给刘邦怀疑的机会。在帮刘邦打下天下、入了关之后,张良就以多病为由,闭门不出了。又从道士赤松子游,学辟谷,道引轻身——干脆出世了。

  张良的独立和潇洒,在于他能做到“少年游侠,中年游宦,晚年游仙”。年轻的时候,张良为任侠,常常护佐一些杀过人的豪客,比如项伯;后来,又散尽家财求得一大力士相助,铸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铁椎,伏击行刺秦始皇于博浪沙,可惜未能功成。后来,陈涉等起兵,张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准备投奔楚假王景驹。结果在路上碰见了刘邦,就留下来做他的谋士了。游侠转身成了游宦,而且听命于刘邦,是因为张良看出,“沛公殆天授。”他是顺应天意而为。

  在最得意、最该享福的时候,张良又果断地从游宦转为游仙,一点都不眷恋。虽然因为吕后的强求,他不得不重新吃人间的食物,重新出山,但最后,还是安然以寿终。

  所谓的游侠、游宦、游仙,本是历朝历代的知识精英的最高理想,不过,绝大多数时候,大家只能想一想。李白也有这样的梦想,一时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一时又隐居终南;可惜,他的游侠和游仙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博取功名而己;文章再光耀千古,皇帝再喜欢他,不重用,他也只能郁郁寡欢。后来,再后来,虚幻的忠臣之梦早就把士大夫们都阉割了,更见不到那么灵动、飘逸的人格了。

  当然,我私心里最爱张良,还因为他长得极美。司马迁说了,张良“状貌如妇人好女”。

  张良

  字子房,秦末汉初著名政治家、谋略家,西汉开国元勋,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自称“惶惶如丧家之犬”。不过,春秋时孔子“游于艺”不足为奇,那时大家都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但到了大一统的秦汉以后,就没那么容易了。你只有辅佐君主的责任,怎么能有独立于君主之外的政治理想?那是大不敬,要杀头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