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4:书评周刊·天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4:书评周刊·天下
下一篇

AD米勒

写这本书不是为了控诉俄罗斯的腐败

2013年03月16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AD米勒 英国小说家,《经济学人》记者、编辑。1974年生于英国伦敦,先后毕业于剑桥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文学系。在普林斯顿期间,他开始撰写美国游记,开始了自己的记者生涯,曾任三年驻俄记者。著有小说《雪融之后》等。
《雪融之后》
AD米勒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年4月版

  《雪融之后》(Snowdrops)是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记者AD米勒的第一本小说。Snowdrop的原意是雪花莲,这是一种美丽的白色小花,于初春开放,因形似雪滴,又名雪滴花。然而,在俄国俚语中,它的意思却有些骇人,指的是被大雪掩埋的尸体,雪融之后才会浮现,正如小说主人公,英国律师尼克在莫斯科遭遇的秘密,也要等到雪融之后才会浮现……

  米勒曾当过三年的驻俄记者,期间广泛游历了俄罗斯和前加盟共和国。他说在俄罗斯有很多可以写的故事,腐败、战争、革命,这些都是适合出现在报纸头条的故事。但他在莫斯科的许多生活经验是他的记者工作无法涵盖的,他想写出的是俄罗斯生活的质地,人们每天面临的道德困境,这是比报纸头条更丰富,也更复杂的东西。

  《雪融之后》于2011年在英国出版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先后入围2011年布克奖、英国犯罪小说家协会金匕首奖、2012伦敦图书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等。米勒说,雪花莲是一个心理层面的隐喻,是主人公本人身上被隐藏、然后被发现的东西,他做坏事的能力。米勒说,这种能力隐藏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采写/新京报记者 吴永熹

  摄影/新京报见习记者 翟超

  《雪融之后》 “雪在我的书中代表人们的借口”

  新京报:在我的视野内,写后冷战时期的俄罗斯的小说并不多,你的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至少在欧美国家)是填补了这一空白,你带领我们进入了普京时代的俄罗斯。但你这本书似乎也并不是在写普通人的俄罗斯。你觉得这本书对于我们了解俄罗斯有多大帮助呢?

  AD米勒:你说得对,我写的并不是普通俄罗斯人的生活,书中的人物过着一种很豪华的、纸醉金迷的生活。我希望写出的更多的是在俄罗斯生活的“质地”(texture)——俄罗斯的冬天是怎样的,在地铁内行走的感觉是怎样的,人们穿什么样的衣服,等等。当然,这本书写的只是莫斯科的一个特定的部分,它写的是在莫斯科的外籍人士的生活。所以你是对的,它并不是关于普通的俄罗斯人的生活,而是关于在俄罗斯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

  新京报:我想你对俄罗斯冬天的描写是成功的,你准确地抓住了它的感觉。而且能够看出,俄罗斯的气候甚至对人们的行为、道德选择都有影响,这是你想在书中传达的吗?

  AD米勒:我想俄罗斯的冬天是非常有趣的。所有人都知道俄罗斯的冬天非常寒冷,风雪不断。但是,事情要比这个复杂。你说得对,俄罗斯的冬季的确影响了人们的心理状态,这确实是我想在书中传达的。与此同时,我在书中是将俄罗斯的雪当做一个隐喻来用,它代表遗忘,许多事物可以被埋葬在下面。从自然的角度来看,雪让一切事物看起来非常美丽,即便实际上它是不美丽的。这是一个隐喻,人们可以做坏事,不计较他们行为的后果,对自己的行为撒谎——雪在我的书中代表的是人们的借口,他们对自己说的谎言。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 “没人喜欢干什么都要花钱求人”

  新京报:《雪融之后》中描写的俄罗斯是一个非常黑暗的地方。主人公尼克的朋友,一个驻外记者说:“在俄国,没有政治故事,没有爱情故事,只有犯罪故事”,你在小说中也借人物之口说这就是“早期资本主义”时期的俄罗斯故事。你认为这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真实的,普京时代的俄罗斯?

  AD米勒:我想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我写这本书不是为了控诉俄罗斯的腐败。事实上,在书中,外国人和俄国人一样坏。这本小说只是一个侧写,而不是一本百科全书,它只是描写了一个层面的俄罗斯。但有一点你是对的,这本书的中心是关于腐败的,它写的是一个只是权力而没有法律的国家,有权势的人可以从无权者手中予取予夺,一切都需要用钱来买,人们看不到打破这种状况的出口,书中的这部分是真实的。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在俄罗斯生活是很困难的——当然对于我这样的在莫斯科工作的西方人来说不是——但是对于许多普通俄罗斯人来说,确实如此。

  新京报:那么普通的俄罗斯人有没有试图努力打破这种状况?

  AD米勒:他们不喜欢这种状况,没有人喜欢干什么事都需要花钱求人,有些人也确实在努力与之抗争,上街游行。但是我想大多数人是没有什么信念的,他们看不到改变的希望在哪里。当然,如果你给他们一个选择,他们会选择一个干净的政府,一个运转有效的法院。

  关于道德 “一不小心,我们就会失去道德信念”

  新京报:所以当你无力改变现状的时候,就开始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比如书中的女主角,设下骗人圈套的玛莎就认为,一个人和他的行为是分开的,他可以把他做过的事抛在身后。

  AD米勒:在书中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叙事者,来自英国的律师尼克也是这样做的,不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似乎是有别人为他的行为负责。我们必须清楚,这不止是一个俄罗斯现象。但我想在一个腐败的体系中,做坏事的后果会更严重。

  这本书的一个主题是探讨道德问题。书中的主人公只是一个平凡的中年男人,他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人,也不是一个特别坏的人,但他是一个软弱的人,愿意屈服于形势。我想这本书的道德教义是,只要我们一不小心,我们就会失去自己的道德信念,这跟一个人是不是好人没有关系。

  新京报:我注意到书中有一个细节,在故事的结尾处,叙事者尼克出地铁站时不再会为身后的人拉门了,而这是他作为一个英国人通常会遵循的礼节。你认为是俄罗斯的生活改变了他吗?

  AD米勒:我很高兴你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因为在故事的开始,他确实是会为身后的人拉门的,这是一个基本的礼貌问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呢?是因为俄罗斯的生活改变了他,还是他自己不够坚定?我写这个细节,是想体现他的道德退化。在一开始,他是一个慷慨的、为他人考虑的人,但在最后,他变成了一个自私的人。这一点其实挺难表现的,这个细节的用意正在于此。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