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经济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经济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房地产非支柱产业之说”遭质疑

发改委人士称官方文件无房地产支柱产业一说;资料显示,2009年前文件多次称房产业为“支柱”

2013年03月26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工信部部长苗圩

  ■ 关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3月24日表示,“很多人都说房地产业作为支柱性行业,我查了一下文件,没有这句话。”该表态立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昨日,许多网友纷纷在网上“晒出”文件,多份文件显示房地产在2009年前曾被中央明确称为支柱性产业。业内人士表示,“过去多年,是否强调房地产的支柱性地位,与经济大势关系联系密切,经济大幅波动时,更容易强调房地产对经济拉动的作用。”

  多文件提及房产地位

  朱之鑫此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答问时说,“很多人说把房地产作为支柱性产业,我查了一下文件,没有这句话,我们提出是把建筑业作为支柱性产业。”他认为最重要的是保障好生存性需求,保障好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房地产有无泡沫现象,很难用一句话回答。

  该说法立刻引发质疑。昨天,包括有“任大炮”之称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等业内外人士都公开表示房地产支柱性产业地位曾被多个文件提及。

  记者随后查阅资料发现,早在2003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就提出,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分析称房产支柱地位事实存在

  事实上,在此前的1998年政府工作报告和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有类似“使居民住房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积极培育住房等新的消费热点,使住房建设真正成为重要产业”的提法。

  2003年之后,房地产支柱性产业地位也多次被提及。

  200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指出“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08年12月上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明确重提房地产的支柱性地位,称“要把满足居民合理改善居住条件愿望和发挥房地产业支柱性产业作用结合起来”。

  昨天,北京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志对记者表示,从多年房地产和经济发展历程看,种种数据都可以显示,房地产对就业的拉动,对经济的拉动是很明显的,不能否定。房地产事实上的支柱性产业地位,是客观形成的。新京报记者 张旭

  ■ 延伸

  近年来房地产鲜被称为支柱产业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2008年12月之后,中央文件或会议对房地产的表述,鲜见再有“支柱产业”的说法。

  2008年第三季度GDP增长9%,连续5个季度下降。出口增速等皆有明显回落,经济增长更依赖内需拉动渐成共识。当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提出,“发挥房地产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同一年,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政策基调由抑变扬,开始“救市”,国务院在年底发布了支持房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的13条意见。

  2009年初,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了汽车、钢铁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不包括房地产业。这也曾引起一轮对于房地产业支柱性地位的讨论。

  “1998年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都曾借重房地产业。”在包括陈志在内等多位房地产业内人士认为,过去多年,是否强调房地产的支柱性地位,与经济大势关系联系密切,经济大幅波动时,更容易强调房地产对经济拉动的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在房地产成功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一些尾大不掉的因素,类似地方对土地财政依赖过多,房地产吸纳资金过多,房价高涨等。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考虑,经济“去房地产化”,房地产“去支柱化”的声音就开始增多。新京报记者 张旭

  国内商品房平均价格及

  官方文件对房地产表述(摘要)

  1998年3月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积极推进住房体制改革,采取切实措施促进住房商品化,使居民住房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0年3月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要积极培育住房等新的消费热点,使住房建设真正成为重要产业。”

  2003年8月 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5年5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008年12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要把满足居民合理改善居住条件愿望和发挥房地产业支柱产业作用结合起来,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减轻居民合理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负担,发挥房地产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 新京报记者 张旭 整理

  ■ 其他热点

  苗圩:应容忍适当的产能过剩

  工信部部长称,产能过剩本身不是坏事,适度过剩才能引发企业竞争

  新京报讯 (记者沈玮青)昨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上,针对目前国内一些行业或产业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如果产能过剩是“适当的过剩”,政府应该容忍,甚至乐见其成。

  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突出

  苗圩表示,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期,当时产能、商品短缺。从1992年中国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商品丰富了,产能过剩了。但这本身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只有适度的过剩才能有企业的竞争,如果都是短缺的话,那企业就没有发展动力。

  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老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曾大力治理产能过剩,但受去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以及新一轮投资计划的启动,我国工业领域产能过剩问题又再次凸显,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了绝对过剩。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目前我国产能过剩尤为突出的行业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焦炭这些传统的产业。此外,近一个时期以来,光伏、风电设备这些新兴的产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

  张平援引数据称,我国在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焦炭等行业产能的利用率现在约70%-75%,而国际上一般合理的产能利用率应该超过80%-85%。

  苗圩表示,产能利用率低于75%或者是70%,就值得严重警惕了,这样会引发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甚至会引发系统性的风险。

  对抗产能过剩苗圩给“药方”

  针对目前产能过剩的状况,苗圩昨天也给出了“药方”,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包括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以及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等。

  他特别提到通过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治理产能过剩中的作用。“全球的手机包括中国的手机,都是产能过剩的。但是恰恰苹果的手机在全球、在中国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他说。

  他表示,上述事例说明,同样是在过剩的行业当中,有一些产品、服务能够更加符合客户的需求,这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 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现状

  钢铁:工信部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的钢产量大约7.2亿吨,行业亏损额高达289.24亿元,同比增长7.39倍。有大型钢铁贸易商曾表示,“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是常态。”

  电解铝: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我国电解铝产能已超过2700万吨,产量只有2000万吨。电解铝企业亏损面达到93%。与此同时,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正在大量上马电解铝项目,电解铝在建和拟建规模超过2000万吨。

  光伏:媒体报道称,全球到2011年底光伏组件产能为60吉瓦,实际产量为30吉瓦,而去年中国的实际产能为40吉瓦,实际产量仅为21吉瓦。这意味着光伏组件产能利用率仅为50%左右,远低于业界认可的“产能利用率达70%以上”的正常标准。

  风电:媒体报道称,2011年我国主要风电设备制造行业产能已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而2011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约为1700万千瓦,2012年则约为1400万千瓦。国内风电整机行业产能超过了实际需求量的一倍。(沈玮青 整理)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