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中非借助双边高层互访,推动多层次、多方面的互动和关系深化,是彼此间共同的需要和期待。
自3月24日起,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坦桑尼亚、南非、刚果等非洲三国进行友好访问。
2000年时,中非贸易总额仅110亿美元,2012年已逼近2000亿美元。在当前欧美经济复苏迟缓、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的背景下,中非贸易却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经济在严峻国际环境下仍能保证持续增长,“非洲因素”不容忽视;而自2000年起,非洲撒哈拉以南国家的年经济增长率一直稳定在5.0%以上,这又何尝与“中国因素”无关?
中国和非洲存在独特的互补关系:一方面,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制造业,需要大量能源、矿产和其他自然资源,而庞大的制造业产品、产能和大量的资金,又需要稳定、开放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非洲各国经济严重依赖资源出口,本身则资源丰富,而制造业的匮乏需要输入门类齐全、价格可以负担的工业品,落后的基础设施则需要借助外力兴建,方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后劲。
这种互补、双赢对彼此可谓弥足珍贵。自2009年起,中国就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此次习近平主席出访非洲,继续强调双赢,仅在第一站坦桑尼亚,就签署了16项双边合作协议。
但中国和非洲之间具有丰富的、多层面的交往和关系,中非交往并非如一些国际传媒所言,建立在“纯重商主义”基础上;非洲之于中国,或中国之于非洲,也不仅仅是生意关系。
习近平主席在抵达坦桑尼亚后,将中坦关系称为“全天候朋友关系”,在发表演讲时强调,对待非洲朋友,中国讲究一个“真”字,要“永把非洲当做患难之交”,这并非虚言:中国在自身很困难的上世纪70年代,帮助坦桑尼亚修建了坦赞铁路,而作为回报,坦桑尼亚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等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有著名的“援非三大工程”(坦赞铁路、刚果布昂扎水电站和几内亚金康水电站),其中两个在此次行程内。这表明中国的非洲政策是有延续性的。
非洲是具有深厚潜力的大洲:政治上,它拥有数量最多的联合国会员国;经济上,它被公认为在未来具有最深厚的发展潜力。但非洲人最迫切期待、而其他洲外经济体或不愿、或无力帮助的,是基础建设的升级和工业化的发展,这也正是他们殷殷期待于中国的。此次习近平主席访非,多个非洲国家传媒(包括远在西非、北非的国家,甚至和中国无外交关系的国家)均刊出文章,对此提出期待。而中方3年内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习近平主席表示只要是中方作出的承诺,都会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这无疑是对此期待的正面回应。
在中国对非外交上,“软实力”更是不断取得长足进步,如孔子学院在非洲纷纷设立,中国传媒、中国电视剧等也在非洲为更多人所知晓,新一届中国领导集体在这方面已表现出新意,或许这同样是未来中非关系中重要的看点。
中国和非洲在彼此最困难的年代互相支持,如今又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双双步入发展快车道,借助双边高层互访,推动多层次、多方面的互动和关系深化,是彼此间共同的需要和期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