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书评周刊·教育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0:书评周刊·教育
上一篇

教育之道:唯爱和榜样

2013年03月3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我是被老师教坏的》
吴祥辉著
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3月版

  台湾作家吴祥辉,1975年以《拒绝联考的小子》冲撞教育体制,为人父后,又面临小儿子吴培正的教育困境,于是再次出发,以两百多天的亲子“高尔夫球之旅”磨砺肉体,重塑心灵。他全身心投入,不离不弃,悉心教诲,让一个“被老师教坏的”孩子重新寻回自我,开始崭新人生,《我是被老师教坏的》所述正是这一段旅程,一场陪伴,一番人生和一纸省思。

  □书评人 冷玉斌

  本书主人公吴培正,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表现都是一等一,可惜成长这件事,从未有过直通车,出发与抵达,其间总会绵延又曲折——培正的岔路从五年级开始,在转到人文国中小后,又因故停学,这样的背景下,吴祥辉决定“放掉所有预定的行程”,陪他走一段不知会有多长的“心灵复健”之路。是的,成长,也从未有“预定的行程”。

  忘了是哪位朋友转来一条微博,说从来就没有什么家庭教育,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做父母的认真工作,认真生活,好好爱家人,做最好的自己,那么孩子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就会学习,就会模仿,从而做最好的自己。陪了儿子一万个小时的吴祥辉某天两次说出福禄贝尔的话:“教育之道无他,爱和榜样而已”,问培正怎么看,培正想了很久,说:“我想不出有任何角度可以反驳这句话。”

  “教育之道无他,爱和榜样而已。”书是讲儿子成长的,吴爸爸却有意识地插入了自己年轻时代的经历,以之验证台湾教育历经多年依然荒谬:学习本质被扭曲,人生真相被物化,“孟母三迁”被追捧,他或斥或贬,痛快淋漓。说起来,吴祥辉年过五十,伴着儿子重整山河,于他自己,发现日光底下无新事,也是一场自我教育,所以他得着一个结论:我能做的也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子”而已。

  “我是被老师教坏的”——这个骇人的书名,出自吴培正对自己变坏的经验总结。而重看吴培正代序,颠沛多年的他诚恳道来:“家庭就是我成长的核心。爸爸和妈妈一直都容许我犯错,耐心地等待和帮助儿子发现真正的自我”。

  哲学家雅斯贝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所写:“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在这种教育中,教师个人的成就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教师不是抱着投机的态度敷衍了事。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为人的生成——一个稳定而且持续不断的工作而服务。”

  这段话值得每一位为人父母者记取。为人父母从事的何尝不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最重要的不就是“不是抱着投机的态度敷衍了事,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为人的生成——一个稳定而且持续不断的工作而服务”?

  【同类阅读】

  《非学校化社会》

  作者:伊万·伊利奇

  版本:桂冠图书,2004年3月

  定价:150新台币

  伊利奇认为儿童是在充满各种事物的世界中,并且是在作为其技能与价值学习之模范的那些人的圈子里成长起来的,帮助其自由地学习,是每一个家长的使命。

  《时代的精神状况》

  作者:卡尔·雅斯贝斯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5月

  定价:26.00元

  雅斯贝斯在这本小书中特别列出教育一章,他提出,教育的意义,在于面向未来,让人能够成为他能成为的那个最好的人,而不是符合某种社会利益的“人才”。教育者,应该放宽自己的视野,从更长远的历史,更开阔的未来中,去理解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