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舆论场
艺人的服装,充其量是一种艺术符号,即便它吸引了足够的眼球,它也产生不了多少现实的舆论杀伤力。舆论的艺术化就像舞台上鼓风机吹起的红布条,看起来像极了熊熊的烈火,却烧不了任何的东西。
□邹振东 厦门卫视总监
服装,可以保护身体,也可以传递信息给社会。当它以文化符号存在时,它往往是一种隐喻;但一旦点破,它就是一种舆论。
最近,徐峥就遭遇了服装舆论的麻烦,因自导自演影片《人再囧途之泰囧》推动了泰国旅游业,徐峥受到了泰国女总理英拉的接见,这本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好事,但卷着衬衣袖子,敞着胸口的徐峥,却被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在微博上批评有损中国人的国际形象:“即使你是名导,见一国之总理,尤其是女总理,能否学点绅士,学会一点尊重人家,把自己好好收拾一下。徐峥,你以《泰囧》创造了12亿票房的神话,但是,却在做人的最基本的礼仪上,输得一塌糊涂。不知泰国这位美女总理,如何看待这帮中国男人?”
为徐峥辩护的人有无数理直气壮的理由:徐峥和英拉是非正式的见面,不是外交场合;徐峥穿的是《泰囧》里的戏服,并无不妥,反而是电影的宣传;作为一位对泰国旅游做出过贡献的导演,愿意见泰国总理,已经是很给面子,穿着拖鞋去都可以……但我以为最给力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徐峥是一个艺人。艺人有正装吗?我以为,艺人穿什么服装都是正装,就像艺人穿什么都是流行一样。
当然,服装是否得体,还要看环境,不同的文化场域,服装的舆论符号就有着不同的指向,比如,你大可以在海滩穿比基尼,但你穿比基尼到单位的食堂吃饭试试?所以,艺人的穿着还是有底线,那就是不冒犯对方的文化,不挑衅人类的禁忌。至于穿着太随意,那真的不需要上纲上线,随意是艺人风格的通行证,太正经是艺人个性的墓志铭。正如艺人光头也好,蓄须也好,留长发也好,这是艺人的表达符号,穿什么服装是他们的艺术空间。有一届奥斯卡奖,在颁发服装奖时,一位女明星调侃道:“我真搞不懂为什么要颁这个服装奖?我记得我拍电影的时候,好像没穿什么服装。”男主持人幽默地说:“我记得你还是穿了一点点什么的。”
艺人的服装,充其量是一种艺术符号,即便它吸引了足够的眼球,它也产生不了多少现实的舆论杀伤力。舆论的艺术化就像舞台上鼓风机吹起的红布条,看起来像极了熊熊的烈火,却烧不了任何的东西。所以,对艺人的穿着,我以为应该用尽最大宽容性原则。闹出点笑话,也不过是娱乐新闻;即便是不懂英文、不懂文化而出乖露丑,也应以“批评教育”为主,用不着上纲上线。艺人的服装,和其他人特别是政治人物的服装,其舆论的含金量不同。我们都清楚,艺人的服装,即便政治十分正确、文化非常得体,我们也不会产生多么崇高的民族感情,反过来,为什么艺人不小心穿错了服装,我们要觉得它伤害了中国人的形象呢?
话说回来,这一次舆论战的两位主角,都表现出了君子风度。徐峥没有卷入骂战,徐静波的公开报道,说得最重的词也不过“无言以对”:“我看到网络上的评论,90%都是骂我的……当别人指出错误时,没有反省或思考,只知道一味地辩解也令人悲哀。”面对这种“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老师,我总是充满同情,我想安慰静波老师的是:让那些艺人们“堕落”并快乐去吧,我们自己继续“忧国忧民”,好吗?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