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4:人才周刊·才议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4:人才周刊·才议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周话题

2013年04月1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高中女生创“拒绝求爱体”

  近日,一封高中女生被表白后所回复的明信片成为网络热图,其内容为:“学长:但愿同展韶华锦,挽住时光不许动。你的信我已收到,然则,距高考只有70多天了,我是一定会进清华大学的。你若真心想追我,就在清华给我表白信吧。”

  这封拒绝求爱信写得文采斐然,字数虽少,但体现了一位高三女生在面对异性求爱时,理智而成熟的心态。回复内容让人觉得很“励志”也很有爱,甚至有不少男网友笑称:原来自己没有考上清华的原因,是少了一位如此有霸气、自信的学妹。

  高中生正值情窦初开的青春期,对异性萌生好感、对爱情产生向往,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看到学生们能用“拒绝求爱体”,去影响、督促、鼓励和鞭策对方,学校和老师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陈甲取(安徽宿州)

  “菠萝科学奖”的另类思维

  日前,被称为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的“菠萝科学奖”再次席卷而来,除公鹦鹉的腚尖上有求偶利器,追女生通过数学模型就能按图索骥等研究外,西南交通大学的毕业生赵尹龙因设计鼻涕收集器,获得“发明奖”。

  人类的发明创新过程,就是一个颠覆性的怪异思维的裂变过程。比如瓦特的异想天开成就了蒸汽机,哥伦布远航当时被认为是疯子。美国一位教师曾让学生做过一个大胆想象,20年后你认为世界是什么样?20年后,有相当一部分“怪想”比如电脑、飞机、宇宙飞船都得到了实现。怪异中往往有不容忽视的创造潜能。

  但在教育现实中,老师不愿给学生提供另类思维的空间,整个社会和教育就在为孩子圈定一个圈子,不让逾越。“模仿性研究多,独创性的成果少”,我想,这与教育文化、社会文化中绵羊式思维的教化不无关系。

  “菠萝科学奖”对我们是一个警醒,社会、教育需要规则教导,也要宽容个性;需要引导规范教育,也要善待另类;需要标准答案,也要接纳个性声音。让冒尖者、怪诞者也能得到社会认同和赞赏,助推创新发展不断飞跃。

  □雷泓霈(河南省开封市教育局职业教育教研室)

  “H7N9禽流感”考倒尖子生

  4月6日,来自全国的800多名考生参加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复试,今年复试首次将体质测试覆盖至所有考生;包括2013“感动中国人物”、“H7N9禽流感”等社会热点都进入面试考题。受到关注的是,部分全科成绩非常优秀的尖子生落选自主招生复试。

  自主招生是为了选拔另类和批判性人才,要求孩子具备标新立异的创造性潜质、开放性思维,以及敢说敢做的批判性思维。而这种新颖的评价标准,绝大多数学生包括尖子生从未体验过,出现“不适应”也就很自然了。

  与其说是尖子生“不适应”自主招生,不如说当下的教育模式已对孩子形成了可怕的抑制和捆绑;与其说是自主招生出题很“活”,不如说是孩子们的发展思维太僵化、死板;与其说是自主招生思维新颖,不如说当下的教育理念,在应试教育、题海战术的窠臼中陷得太深了!学生敢说敢做,敢于挑战和创造,自主招生考倒尖子生的情形,才有望得到真正的改变。

  □耿银平(教师、媒体特约评论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