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书评周刊·经济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0:书评周刊·经济
上一篇

回归到“公平”的轨道

2013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公平中国:开启未来十年新奇迹的钥匙》
王福重
东方出版社 2013年1月 42.00元

  □书评人 高地

  不久前,在《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一书的座谈会上,参会的民建中央原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着重谈到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没有公平的效率是不稳定的效率,没有效率的公平是低水平的公平。

  的确,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公平和效率,就像车子的两个轮子,不可偏颇。

  如果把这两个词进行排列组合的话,会出现四种关系:第一,公平优先,缺乏效率;第二,效率优先,缺乏公平;第三,公平效率,二者并重;第四,公平效率,二者皆无。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从公平和效率二者关系的角度看,大致可以看出,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属于第一种关系,算是“共同贫穷”。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属于第二种关系,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释放,效率增速明显,公平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虽说是“让一部分先富起来”,但是随之而来的贫富差距,以及因城乡二元对立的户籍等因素,导致公平的天平失衡。

  所以,下一个三十年,或者说十年,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必然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如果二者并重,打破那些影响公平的制度障碍和人为障碍,社会将进入第三种关系,否则,当二者严重割裂时,必然进入第四种关系,出现社会溃败的败局。

  无疑,经济学家王福重所著的《公平中国:开启未来十年新奇迹的钥匙》一书,正是认为下一个三十年,或者说十年,中国的社会重心应从“效率”向“公平”倾斜。

  王福重围绕农村、义务教育、高考、大学、养老、医疗、住房、食品安全、慈善、税、公共预算、央企、计划生育等14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进行条分缕析,认为“在所有这些方面,我们都需要以公平为准绳,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革,这样才能走向一个和谐的社会。”

  读《公平中国:开启未来十年新奇迹的钥匙》,会让人想起何博传的《山坳上的中国》,想起何清涟的《现代化的陷阱》,孙立平的《断裂》、《失衡》,相当于一声警世钟。

  他认为,公平机制的缺失,财富分配的倾斜,使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幸福的能力,使社会发展离“共同富裕”的目标越来越远。

  在我看来,公平有两种,作为理念的公平和作为手段的公平。作为理念的公平,更多时候是一种美好的期待,比如“共同富裕”,没有绝对值,只有相对而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既说明公平正义的重要,也说明公平正义的稀缺。

  作为手段的公平,则更多是一种平衡,通过制度的变革,不仅仅实现利益格局的平衡,还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当然,作为经济学家的王福重,只能解决理念层面的问题,而手段问题,只有留给改革者了。

  让改革回归到“公平”的轨道上来,也是当下的一种共识。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