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来信

2013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生命三角”能否救命?

  芦山地震之后,网上传出各类地震自救知识。央视近几日播出一个寻找“生命三角”的自救方式。“生命三角”是指,地震时建筑物倒塌,落在物体或家具上的倒塌物(屋顶、楼板、梁柱等)会撞击到这些物体,在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三角空间,即“生命三角”。

  但“生命三角”的说法也被一些科普人士指为“谣言”。因为在躲避中,人们一是无法预先知道什么地方会有“生命三角”,二是赖以支撑“生命三角”的支撑物也会因为余震而倒下。

  不过我倒觉得,“生命三角”在中国的环境中有独特的意义。中国的房屋不抗震的情况较多,尤其是在农村,从汶川到芦山都可以看到,倒塌的大多是砖混建筑。现场图片显示,房屋倒塌的形式多种多样,其间就不乏房顶轰然全部塌下和房梁塌下并砸在桌子等硬物上形成的“生命三角”。

  中国研究人员能否根据汶川和芦山地震的实际情况,调研、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出既符合“中国特色”,又简便、实用、有效的,也能推广的地震自救知识或行为指南?

  □张田勘(学者)

  灾区心理治疗要趁早

  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已派首批心理康复医生赴灾区,负责灾后心理危机干预。

  我一个亲戚在四川工作,2008年亲历了汶川地震,从此,她心里落下阴影,至今不敢独自待在家里。地震带给人的痛楚,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而比起身体的伤害,心理的创伤更难以治愈。

  这些天,看了很多芦山地震的新闻视频与图片,灾区居民的表情最让我难忘:他们有的对眼前的残垣断壁不知所措,有的还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有的对前路表现出茫然与失望。可以想象,他们的心里是多么难受。

  汶川地震发生后,媒体曝出一些灾民因身陷精神压力而选择自杀的消息,令人唏嘘不已。这一次,我们理当吸取教训,不能忽视灾民的心理状况。相关部门要尽快协调各方力量,对灾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王晓欢(学生)

  公车监控真的能“省钱”吗

  广州市纪委近日通报了3月份公车违规使用情况。新闻发言人梅河清表示,目前公车监管系统共有六个监察点,广州市安装了北斗系统的8491辆公车,都受到这些监察点的监控。

  从广州的实践来看,信息化监管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以2012年底8491辆车为基数,按照各单位定期上报的公示里程数据,去年全市公车月平均行驶里程下降了27.04%。平均下来,每辆车一年下降了5000多公里,按照现在的油价,一辆车一年可省5000多元,8491辆公车一年就节省了4200万元。这个数字跟地方财政部门公布的财政决算数据吻合——市财政局统计的2012年三公费用里,也只有公车费用一项大幅下降。

  有数据显示,广州公车总数或突破6万辆。如果每辆车都能信息化监控,这一年节省的公车费用就是几个亿。有必要好好评估下这个系统的“性价比”,如果真能“省钱”,不妨进一步推广。

  □邓海建(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