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汽车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汽车周刊
上一篇

车展不是凑热闹的集市

2013年04月2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一周谈

  和近几届的北京、上海车展相同,第十五届上海车展展出规模再创新高。有统计数据显示,总展出面积超过23万平方米,2000多家厂商参展,展出整车约1300辆,其中全球首发车高达111款。而在展览的第一天,各展馆人头攒动,豪车馆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与展出规模和参观人数居高不下相同,各车企不但推出了众多新车型,还发布了各有侧重的品牌塑造等中长期规划,而且无法计数的专访又传出各类信息,短时间内形成了信息轰炸,这不但使车展偏离了展出本质,也减弱了传播效果。

  和国外成熟车展不同,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车展,每届车展都缺乏明确主题,多少给人“乱炖”的感觉。各车企几乎把家底全部搬到了展馆,展出的产品大而全,使得展览主题被打散。同时,各车企充分利用了展览,发布会、访谈等各种信息传播活动有上百场之多。大量信息在短短几天内释放出来,带来的结果就是信息彼此淹没,有效传播与预想有着比较大的差距。而当下,单纯追求信息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定向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效果也越发明显。其实,各车企可以化繁就简,每届车展突出不同的主题,也许效果会更好。

  大量信息集中爆发,不但减弱了传播效果,也让各企业不堪重负,上海和北京两大车展虽然都是各自隔年举办,但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车展,每个企业都不想错过,倾其全力。而且,为了在车展上抢得先机,各企业为每届车展都准备了新车型、概念车、发展规划等,不但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无形中也打乱了企业发展节奏;特别是新车型的开发——相信为了车展展出,缩短产品研发周期的肯定不在少数,或是推出一些不成熟的产品。此外,每年一届的车展让车型储备不多的国内企业捉襟见肘,这也导致展出的产品缺乏新意,或是弄辆所谓的概念车充数。企业费时、费力的同时,大量的成本支出却未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总结和反思。其实,可以将上海和北京两大车展给出不同定位,各企业即使每年都要参加,也可以量体裁衣,依据不同的主题展出不同的产品,既减少了成本支出,又在主题明确的背景下提高了传播效果。

  与参观规模巨大相同,观展人数同样巨大,这使得观众无法细致了解绝大部分产品。这一点在豪车馆最为明显——观众看到最多的是后脑勺,对车只能远观,若想了解更多,难度比较大。而且,展出产品只能传达出高价格和造型前卫,对于设计理念、技术特点等方面都无法传播,这在事实上减弱了展览的作用。若想改变这一局面,一方面需要各企业在展出方式上动动脑筋;另一方面需要对参展商进行有序引导。

  车展不是凑热闹的集市,而应是能体现出特色的舞台。

  □何立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