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书评周刊·历史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0:书评周刊·历史
下一篇

年谱长编,为史学研究提供史料

2013年05月0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章太炎年谱长编(全二册)

作者:汤志钧 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2013年3月

  过去的研究者普遍强调梁漱溟在1957年鸣放期间沉默寡言躲过了一场灾难,殊不知排比相关者年谱,发现梁漱溟他老人家在那一年也是不甘寂寞,面对《文汇报》记者追问,梁漱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放了一通排炮。

  中国学术出版向来不那么容易,可是不经意间,在最近几年却出现了一大批“年谱长编”。这是中国学术的基础,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也是创新不多的人文学术中一道稍微亮丽的风景线。

  据我个人收藏,比较早、比较好的年谱长编无疑属于丁文江、赵丰田的《梁启超年谱长编》。这个长编根据梁家收藏,将一大批未曾收进《饮冰室合集》的梁启超往来函札斩头去尾汇为一编,此间虽然衍生一些问题,如为尊者讳,将一些很重要的内容删除了,但这个长编帮助我们弄清近代史上许多大事。在过去几十年,哪一个研究近代史的不从这部年谱长编中获益?

  与梁启超年谱长编相类似的作品还有《孙中山年谱长编》、《章太炎年谱长编》以及胡颂平的《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这几部作品在过去几十年构成近代史研究基本文献,与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料体系,是近代史研究者案头必备工具书。

  遗憾的是,这类具有文献汇编、史料整理、史实考订于一炉的年谱长编在过去出版环境下实在太少了。假如一个研究者有意去做一个有意义的历史人物年谱长编,根本看不到其私家档案,根本无法提供独家史料,即便将已有文献系年编排,意义也不是很大。真正的年谱长编一定要像丁文江、胡颂平那样,首先得到谱主及其家人信任,愿意将未经整理,未被删改的史料交给编写者使用。当然,从编写者来说,第一,要对谱主有爱、有研究,懂得谱主的价值,以及谱主在学术史上的意义;第二,编写者要有基本学术训练,知道怎样剪裁史料、安排史料。

  最近几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率先出版林则徐、盛宣怀、郑观应、张之洞等近代重要人物年谱长编,据说还有袁世凯等人的将要出版。中华书局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出版了《梁启超年谱长编》新版之后,不紧不慢出版了陈寅恪、蒙文通、李源澄、沈曾植,以及吕留良、莫友芝等近代或稍前一大批学人年谱长编。其他出版社也出版了一批不错的同类读物,比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吕思勉先生年谱长编》,中央编译出版社的《钱穆先生学术年谱》,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蔡元培年谱长编》、《张伯苓年谱长编》,江西教育出版社的《胡先骕先生年谱长编》等,这一系列年谱长编极大扩充了新史料,研究者如果仔细阅读,会发现许多过去不曾见到的新鲜史料,这对于重构历史叙事意义重大。

  史料无限扩充是历史学研究的第一步。傅斯年说历史学就是史料学或许稍过,但必须承认,无论怎样伟大的判断、预言与分析,在一条史料面前就会原形毕露、无地自容。过去的研究者普遍强调梁漱溟在1957年鸣放期间沉默寡言躲过了一场灾难,殊不知排比相关者年谱,发现梁漱溟他老人家在那一年也是不甘寂寞,面对《文汇报》记者追问,梁漱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放了一通排炮。这是历史真实,至于怎样解读梁漱溟躲过了一场灾难,应该另有原因。

  呈现史料是一项无私的事业,是学术研究最令人敬佩的地方,但怎样排比史料,通过排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年谱长编类出版物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多便利和启示。

  在过去很长时间,我们对于1900年发生的“东南互保”缺少理解,更缺乏研究,我们不知道东南督抚究竟是为了什么,竟敢如此大胆宣布清廷是“伪朝廷”,皇上的圣谕为“伪诏”,敢于不理朝廷,敢于与列强达成局部和平。这一事实固然为中国保留了后来复兴的基地,因为东南地区不仅是中国的粮仓,也是那个时代最为富庶的地区。过去的研究当然显得粗疏,没有深究。仔细阅读过去几年相继出版的盛宣怀、郑观应、张之洞等人年谱长编,我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新的发现,就能弄清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知道最先究竟是谁动议的,东南督抚是怎样应对的,知道东南督抚、知识人这样做的苦衷与用意,从而也就知道义和团战争结束后朝廷为什么不追究这些督抚的责任,当然也不会去表彰他们在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

  年谱长编应该综合起来阅读,应该在宏大背景下寻找新史料,重建历史叙事。我们很早知道李源澄是章太炎晚年最为得意的门生,由于史料阙如,我们很难知道细节。此次得读《李源澄年谱长编》,方才弄清李源澄与章太炎交往始末,知道李源澄拜见章太炎的大致时间,也知道章太炎喜欢这个小门生,除了二十几岁的李源澄学问好,还因为廖平这位老友,以及诸多四川门生等复杂关系。

  历史学研究,原本具有相当门槛,但由于过去多年粗疏学风的影响,弄得好像什么人都有资格著述。知识人对于自己国家的历史当然有权表达,因为一个国家的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就是人们的心灵史。只是准确表达除了敬意、温情,还应有扎实功夫,要在原始史料上用力。假如一切热爱历史的人都有机会有能力作出一部人物年谱长编,相信近代中国的历史一定会有极大改观和进步。

  年谱长编只是历史表达的一个形式,这几年的发展让人刮目相看,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