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8:专栏/漫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8:专栏/漫画
上一篇

逼人移民的迁徙令

2013年05月06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下载汉朝(24)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国家,人的安全感总是与土地黏附在一起。现在,是一有钱了赶紧买房,以前,则是一有钱了赶紧买田。不过,很多时候,即使买了房买了田也没有安全感了:现在,买了房还会遇上政府和开发商强拆,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睡在瓦砾边;以前,买了田却遇上朝廷向你强捐、强迁,你不得不放弃家财搬到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重新开始。

  □侯虹斌(作家)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国家,人的安全感总是与土地黏附在一起。现在,是一有钱了赶紧买房,以前,则是一有钱了赶紧买田。不过,很多时候,即使买了房买了田也没有安全感了:现在,买了房还会遇上政府和开发商强拆,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睡在瓦砾边;以前,买了田却遇上朝廷向你强捐、强迁,你不得不放弃家财搬到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重新开始。

  政府强迁的原因有很多,有为了应对边疆战事而屯田的,有为了赈灾而迁移灾民的,偶尔也有为了地区经济平衡而移民的,不可一概而论。但在西汉,强制性质最明显的,就是迁徙豪强贵族守陵了。

  徙民,最初来自于刘敬对高祖的建言,认为“此强本弱末之术也”,刘邦听从他的建议,把十万多户有势力的家庭的成员迁徙到长安附近,以打碎这些家族的地区纽带,加强控制。可以想见,最热心于削弱地方势力、强化朝廷统治的汉武帝,一定对于这种做法深谙其义。在建元二年四月,他刚刚开始自己的陵墓茂陵工程,就已经徙郡国豪强于茂陵。那年,刘彻十八岁。元朔三年夏,招募民众十万人徙朔方,又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到茂陵。那年,刘彻三十岁。太始元年春,再度徙郡国豪杰到茂陵。那年,刘彻已经六十一岁。

  豪侠郭解的遭遇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这种迁徙令。就在元朔三年的迁徙令中,郭解家贫,既无官职,财产也达不到强迁的标准。但因为他的名声很大,当地的官吏干脆也把他列入到强迁的名单当中。大将军卫青对武帝说:“郭解家贫,达不到迁徙的标准。”武帝冷冷地说:“郭解一介布衣,本事大到可以指使大将军来说情,说明他的家不贫!”郭解也只好迁往茂陵了。

  要评价这种强迁令的好坏,完全是看你的屁股坐在哪一边。对于朝廷来说,加强中央集权是江山稳固的不二法门,用这种方式铲除地方豪强的势力有效又简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好的。然而,从个体来说,你的权利早就被侵犯得连底裤都不剩了,什么财产权、迁徙自由权、甚至生命权,都不是你自己的。对人肆意凌辱到这种程度,你再跟我说这个国家多么富庶强大多么伟岸圣洁水里淌牛奶天上开鲜花我也没有一点兴趣。

  我不由想到另一个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中国的户籍制度是朱元璋完善的,沿用至今,堪称国宝。与汉武帝不同的是,朱元璋实行的是禁止百姓移动,他把全国人民分成不同类型的民户、军户、匠户等,世代相承,不准改籍;他还规定人口不能离开户籍地,如果离开必须有路引,否则按逃犯处理。

  表面上看起来,刘彻和朱元璋一个是强迫别人走,一个是强迫别人留,像是南辕北辙。然而,其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