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论风生
湖南29所寺院主动取消门票,让寺庙从纯粹的景点回归了宗教属性。毕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该收费,“万水千山总是钱”,不对。
近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长沙麓山寺住持圣辉法师,在湖南省佛教协会第6次代表会上,率湖南29所寺院住持共同发愿,主动取消寺院门票,以免费开放抵制商业化。据悉,包括国家级5A景区岳麓山上的麓山寺在内,目前已有多所寺庙开始免收门票。修行的地方不收门票了,这自然是件好事。
首先,不收门票,说明寺庙已经不再是纯粹的景点,而变成了修行之地。毕竟,不是什么地方都应该收费,“万水千山总是钱”,只能说明市场逻辑被极度滥用。寺庙从景点回归宗教,起码在属性上,寺庙从旅游之地,变成了宗教场所。寺庙的宗教属性,意味着就不应该收门票。
其次,作为社会组织,寺庙的独立性在增强。政府开始意识到自己与寺庙之间,利益和权利的边界在哪里。取得信众支持才是正道,门票钱虽然是现实的好处,但是对修行大义而言,却是很大的伤害。更重要的是,这门票钱,常常是寺庙替政府在背黑锅,大部分都被旅游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拿去了。
佛门事本应由佛门弟子做主。实际上,无论是此前西安某寺因为“申遗”而引发的“拆庙”虚惊,还是寺庙收门票的怪相,往往牵扯到作为社会组织的宗教群体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只有政府让渡利益空间,才能还寺庙等宗教组织以本来的属性。
今年春节的时候,我在台湾,发现台湾民众去各种宗教场所,特别是寺庙非常虔诚地拜一拜,求一个平安幸福,已经成为民众发自内心的主动行为。而像慈济基金会等宗教慈善组织,已经成为社会非常重要的良性力量。相比而言,大陆的一些寺庙,由于地方政府和企业过度参与其中,在催生了各种乱象的同时,也让自己成为生意,成为牟利工具。
宗教组织的存在,从世俗角度而言,本来有助于缓解社会戾气,提供良善之心。不再收门票,寺庙恢复修行本身,宗教归宗教,可以理解为社会正常化的前提。
“一切向钱看”,绝非良性社会的应有内容。就此而言,近期诸多景点的门票不断涨价,而且完全不顾公众诉求、一味只考虑地方政府和企业方的利益,就是典型地遵循了“万水千山总是钱”的伪市场逻辑。现在,当湖南29所寺院主动免收门票的时候,那些一味“向钱看”的利益群体,应该要反思下自身的唯利是图了。
□谢勇(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