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骆意不绝
大多数官员子女都是被提拔之后,才被人发现其学历、履历及家庭背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嫌疑,所谓的“选拔考察、亲属避嫌”,已经明显变成了走过场,一次次“生米做成熟饭”的背后,都显示着公权力失控的危机。
□骆新 东方卫视主持人
一提起“血统论”,往往会引起人们的血脉贲张,无论是热烈拥护的、还是激烈反对的。
一方面,是俗话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另一方面,则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历史,就是在这样的不断纠结中演进。
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再次摆在人们的面前:干部子女,到底能不能当干部?
答案当然不会是“不能”。在一个讲究平等竞争、唯才是举的时代,任何人只要希望通过从政的方式来实现个人理想,制度设计都应该给其提供机会——哪怕是父母位居高位,亦可“举贤而不避亲”。
“举”之本意,乃是“提出”或“推选、推荐”,但它并不意味着,一个人仅依靠“举”就能理所应当地成为干部,“举”只是置于遴选和竞争程序之前的一个要件,绝不等于“让”,更不能是“定”。
这几乎是一个全社会的共识。
近来,舆论之所以强烈地关注一批官员子女的“升官记”,就在于他们被拔擢的效率实在是高得出人预料,已超越了社会公众普遍的想象力——大多这类年轻人之所以快速有为,总被反复证明是其父母长期在高层有位。这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现象,无疑刺痛了大众本来就对公权力的公正、透明充满怀疑的伤痕累累的心!
不过,我们也必须承认的一个现实情形是:在社会资源分配尚无法做到完全公平的环境下,绝大多数干部子女,至少,在受教育方面(包括受到父母官场经验的指导上)比起一般民众子女,确实是占有某种优势的;另外,社会关系积累和各种信息渠道上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也会让不少官员子女在选择“从政”这条道路的时候,拥有更为炽烈的自信心。
而如果我们把“干部”这个身份,置换成“商人”——很明显,商人子女普遍性地接长辈的班、或者另打鼓、重开张,再经营自己的一片商业世界,就很少遭受人们的诟病,其实,这里面同样存在着某种“起跑点不同”的问题,但社会之所以对此报以宽容,则是因为商人子女继承的并非“公权”,而是“私产”,作为父母的“富一代”完全有权决定自身财富的去向,无论是交给子女去发扬光大、抑或是败家破产;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的是充分竞争的市场,“一招失误,满盘皆输”的可能性随时存在,父母无法帮助其包揽天下、垄断优势,所以,如果赢了,唯有奋斗,如果输了,也怨不得别人。
诸多此类新闻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官员子女都是被提拔之后,才被人发现其学历、履历及家庭背景,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嫌疑,所谓的“选拔考察、亲属避嫌”,已经明显变成了走过场,一次次“生米做成熟饭”的背后,都显示着公权力失控的危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干部子女能不能当干部?能。但必须经历更严格的行政、司法和舆论检查。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