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新艺术特刊·艺术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2:新艺术特刊·艺术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创刊号反馈

2013年06月1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新艺术》月刊让大众媒体中也藏着一个艺术圈内的世界,从版面设置、报道内容等方面来看比较专业。其实当代艺术就是作品与社会、与大众的关系。《新艺术》月刊应该在大众化、话题化上下工夫,以期能成为一份虽然专业,但也解读得很大众化、能深入浅出的艺术月刊。——赵半狄(艺术家)

  其实艺术不应该属于圈子,今天的生活都与艺术有关,大家都想生活在好的环境中就必然与艺术挂钩。为此,新京报创刊一份艺术月刊很有必要。全民需要更深邃的艺术教育。艺术发展到今天已有很多门类,它们的发展究竟是怎样的过程这些都值得我们做美术史的普及。希望《新艺术》月刊报道更多的艺术热点、更全面的艺术史发展脉络,提供给大众更专业的艺术阅读。这样累积发展下来,《新艺术》月刊也能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充当一定的角色。——宋冬(艺术家)

  地处北京更有资源做好艺术报道,因为北京有影响的艺术事件也多,希望《新艺术》月刊在未来能以敏锐、尖锐的视角对艺术生态进行全方位的关注,进而揭示艺术发展中的问题,推动艺术生态的健康发展。

  ——王璜生(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

  现在越来越多的白领阶层希望亲近艺术,而新京报的读者群中相当大一部分便属于这一阶层。艺术类杂志针对的是圈内受众,而《新艺术》月刊则在精英艺术和大众之间起到平衡作用,向大众沟通市场信息、艺术动向等。希望新京报创刊的《新艺术》月刊能影响到更大范围内的大众。

  ——欧阳江河(诗人)

  新京报创刊《新艺术》月刊有着先天优势。艺术品收藏的基础是中产阶层,而新京报读者的学识、背景都与此吻合。当然艺术品收藏属于小众领域,从创刊号中可以看出《新艺术》寻求把握小众与大众需求之间度的问题。此前媒体报道过于集中在艺术品投资领域,但这是不可持续的。《新艺术》月刊应该立足挖掘有深度的、与艺术相关的话题。

  ——欧阳树英(中国拍卖协会副秘书长)

  现在也有很多大众媒体开辟艺术周刊、艺术月刊,但唯一的问题便是专业性欠缺。《新艺术》月刊与其他主流媒体比起来,更显专业性,对市场、对艺术专业的关注、与当下艺术发展潮流都是合拍的。

  此外,《新艺术》月刊的版面设置上可以看出其既有严肃的评论,又有大众普及,也兼顾了市场,这种专业和多元产生的影响力肯定要比商业艺术类媒体好很多。

  ——夏季风(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

  美术馆的功能是对于艺术、文化的展示、交流。《新艺术》月刊便是一新媒体、新观念的美术馆,具备了美术馆交流展示的功能,同时也有着详细的解释。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大众在这个平台上能频繁地接近文化、艺术。

  ——马岩松(建筑师,本刊专栏作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