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上一篇

一周语文

黄集伟专栏(6月17日-6月23日)

2013年06月24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岳阳楼记不好了桃花源记仍好原因大致在此

  语出作家杨葵上周三微博:“近来一点小体会:尽量少用比喻。常看到文章里,‘像’字一出,后边洋洋洒洒,而那些文字基本都可忽略,乃至删除。笔力够,大部分想表达的内容,定能表达清楚。爱比喻,说得好听是笔力不够,说不好听多属矫情做作,需警惕。前几天说重读古文观止,《岳阳楼记》不好了,《桃花源记》仍好,原因大致在此”……杨葵的强调意在提示那些似是而非无关痛痒之喻,确乎值得以文字谋生者格外警醒。即或是在叙事文本中,比喻也隔断叙事。既要贴切新奇,又要流畅无碍,技术难度不低。再者,天下之喻多为个体体验,而试图让接受者乃至跨时空接受者对其心领神会,本就不易。

  设计隐喻

  语出产品观察家leeron上周二博文,原题“从设计隐喻角度分析为何电子书翻页是个糟糕概念”。文章认为,“就电子书而言,‘翻页’是对模拟世界阅读的形式模拟,追求‘形似’,忽略了不同介质书籍在显示、功能和操作上的差异……电子书在抛弃对传统阅读‘形似’的同时,应该渐渐培养和固化新的适宜的阅读习惯和方式。‘翻页’作为混淆概念,会干扰新习惯的形成,不应在设计中被鼓励。”

  间隔年

  西方青年的一个流行做法,即在继续升学或结束学业参加工作前,先以一次较长时段的旅行作为间隔或隔断,借以让自己增加实际社会生活体验,了解自己和生活。“间隔年”期间,一般也会伴随相关短期工作。目前,这一异国青年的习惯性选择也有国内青年效仿或追随。

  道德盲点

  来自专栏作家吕品博文。在题为“道德盲点——英国出版动态”文章中,吕品推介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去年出版麦克斯·巴泽曼、安·坦布鲁恩瑟尔合著新书。在这本名为《盲点》的新著里,两位作者认为,“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其实有违自己推崇的道德标准。这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一个‘盲点’”。“许多人都知道‘人人平等’的道理,觉得自己不会因为对方的性别、种族、职业、外貌、口音而产生歧视,然而在潜意识中,人们总是倾向于喜欢和相信那些和自己身份背景相似的人。”吕品介绍说,《盲点》的两位作从事行为伦理学研究,行为伦理学“是近年来在西方颇为热门的学科。”

  生活就是用牙齿咬住一朵花成长

  来自中国诗歌圈博客上周二推荐,语出葡萄牙诗人安德拉德的诗作《白色上的白色》:“时光在高墙上缓缓滞留,/这是夏天,在失眠中/我把所有的马送给大海:/当它们撞击海水,我发出惊恐的喊叫,//也许是爱情的喊叫,我懵懂不知。/生活就是用牙齿咬住一朵花成长,/就是学习呼吸,在每走一步/皮肤就在烈日下爆裂的危险中。”(姚风译)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