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7:书评周刊·社科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7:书评周刊·社科
下一篇

扩张和孤立并存

2013年06月2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美国外交的奠基时代1776-1860》王晓德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年5月版

  扩张意识与美国白人的基督传教意识紧密相连——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要把自己的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使得其他地区摆脱野蛮的状态。

  □书评人 张彧

  对于美国外交,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但笔者发现研究者主要是关注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或者是二战期间的美国与其他盟国间的关系,并出版一批有分量的学术著作,但是对于美国建立初期的外交则很少有人涉猎。不久前,笔者欣喜地看到王晓德教授这部70万字的专著,是少有的中国学者研究早期美国外交的学术专著,粗略翻阅后,感觉是部有分量的著作。

  在本书的绪论中,作者专门用10多页篇幅介绍了美国公布的相关档案和文件集,既有纸质版,也有网络版。而在书中的参考文献部分,光英文档案就列出115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相关文献的熟悉和书稿的坚实史料基础。对于历史研究著作(特别是外交类)来说,档案文献史料是基础。在课题研究中,王晓德教授曾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近10篇学术论文,均在数万字篇幅,详细阐述了一位中国学者对早期美国外交的思考,使得本书有了坚实可靠的学术积累,避免了通论作品的空泛与肤浅。在写法上,把通论和专题研究结合,这对于通史写作也是一个创新。

  正是有了上述准备,作者才能从一位中国学者的角度,对早期美国外交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比如在对待法国革命问题上,美国当时和后来研究者将汉密尔顿当做亲英派(现实主义),把杰斐逊当做亲法派(理想主义),研究者按照这个模式研究,拉一派,打一派是经常出现的,而国内某学者因为过度迷恋杰斐逊,对这段历史和两人之间其他分歧做了片面武断的描述。而王晓德教授在书中写道:不管是亲英还是亲法,都是局限在一定的“度”之内,这个度就是有助于实现美国利益的范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们在根本目标上并无冲突,我们很难用理想主义或现实主义把他们的外交理念截然分开,倒是美国的国家利益是把他们的主张结合在一起的切点(229页)。杰斐逊在担任总统期间执行的外交政策,与其前任相比,现实主义色彩一点不差。为了执行禁运政策,他扩张了行政部门的权力,并创立了自由的帝国,这样一个概念,为其扩张建立理论基础。19世纪的一位参议员贝里奇直接称呼杰斐逊为第一个帝国主义者(详见本书第四章)。通过上述史实可以清楚看出,杰斐逊是政客,绝非什么道德完美的稀世伟人。

  在早期美国外交中,扩张意识和孤立主义一直并存,几乎同时产生,根据作者研究,扩张意识与美国白人的基督传教意识紧密相连——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要把自己的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使得其他地区摆脱野蛮的状态,这些思想意识已经深深根植于美国政治家和民众的思想之中,并一直延续至今,不过变了一种方式和话语而已。这些思想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在国内政治家和大部分民众看来是非常难理解的,但是不努力理解这种方式,在和美国交流中或观察其行为上,不容易得出可靠结论,而粗暴归为干预内政。在扩张意识发展的同时,美国孤立主义思潮也出现了,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的一种理念——这个新独立的国家与众不同,在政治上绝不能与专制的欧洲国家相提并论。而这几乎成为开国先贤们的一个基本共识,与他们只能保持商业上的往来(626页)。这也是法国革命爆发期间,作为曾经帮助自己独立的法国,美国政府为何采取中立态度的思想渊源。一直到冷战爆发,美苏对抗形成,孤立主义才从政府层面退出。

  美国早期是开国先贤们确定的外交理念,这些理念对后来的美国外交产生了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在当代美国外交中依然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这也是王晓德教授花费数年研究早期外交的学术意义,而本书也是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六卷本《美国对外关系史》的第一卷,笔者期待这套书后续卷册可以顺利交稿并也形成中国特色的学术佳作,把中国学者的美国外交研究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