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新艺术特刊·艺术思潮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23:新艺术特刊·艺术思潮
上一篇  下一篇

娱乐时代影视囧途

2013年07月10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陆蓉之专栏

  没有人会否认,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娱乐时代来临了,不仅本土电影一再超越了西方大制作电影的票房纪录,而且许多大型选秀电视节目,也掳获了庞大的观众群,产值超过了一向是主流的西方市场,一场娱乐文化的商业利益大战,悄然开打。巨大的市场回报,使得愈来愈多人前仆后继投入影视娱乐的事业,一股空前的华人娱乐市场的繁荣指日可待。

  传统的艺术分类方式,或者高艺术与低艺术,也就是精致艺术与大众艺术的区分,都已经严重地不合时宜。在一种新的游戏规则还未浮上台面的此刻,在艺术创作的领域里,从小众的精致艺术到大众的流行文化,一切都显得运作失序,或呈现了价值混乱的病态。其实,只要从不同的观念或标准去看待这无法遏止的持续变化,新的秩序就会逐渐明朗,由庞大人口所主导的华人娱乐文化的软实力,就会对全球的娱乐市场发生更显著的影响。

  但是,我们还不能高兴得太早,面对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并不意味着是欧美几亿人口的倍数,因为在这十几亿的人口当中,欧美社会以中产阶层消费为主流的市场,在今天的中国还未发展成形。换言之,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拥有类似的发展环境,都是低经济消费的底层特别庞大的国家,西方艺术市场或娱乐事业的操作模式并不能概括适应于中国或印度,比较美国的好莱坞和印度的宝莱坞文化,就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最近两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似乎一蹶不振,就是一个明显西学中用无法适应的例子。过去30年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小众市场,一直是由西方势力所主导,一旦西方主力从中国退场,新的市场实力尚未展现,就迅速堕入了消退。那是因为中国精致艺术市场是高价竞逐的舞台,和平民百姓发生不了太大关系,中产阶层的成长又过于缓慢,新的高端消费族群人气不足,始终无法形成新势力,奢侈品市场在中国,其实正在发生和当代艺术类似的环境变化。相对于低价位的大众流行文化的蓬勃发展,什么才是21世纪的主流艺术,会是一个有趣的课题呢!

  几年前,我已经预言一个数大为美的“低利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疯涨提出警讯,当时大家沉醉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市场环境中,没人愿意相信一味追求高价会带来的恶果。相对的,我也已经意识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代表,终将是大众流行文化的天下,而华人的流行文化,却是从港台先发展起来的。从流行音乐,到这次的“小时代”电影成为话题,在一片争吵中,大家忽略掉的正是港台文化的影响。

  从台湾到大陆发展的琼瑶,她的影视文化风格,特别是琼瑶式的偶像电视剧,对上世纪80与90年代的大众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次掀起波涛的“小时代”电影,除了郭敬明本身的做派风格以外,其实是台湾偶像剧教母柴智屏转战大陆一举成功的手笔,本质上和当年的琼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两者都是穷人追求富贵人生的样板戏,没有什么对错好坏是非的问题,就是广大底层对于富贵人生的极度向往。台湾时尚教母黄薇的贡献,带给电影视觉的时尚饱和度,也功不可没。“小时代”票房的成功,必定会引起下一波的“青春偶像拜金”的影视流行文化,影响不可小觑。

  大众消费流行文化是付得起的,同时也是饥渴的,从叶伟民的“人在囧途”系列,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赵薇的“致青春”,到这次郭敬明的“小时代”,大家的风格迥异,却都能各自吸引了巨大的票房收获,说明了观众并不一定终于某一种路线,而大家追求成功梦和及时行乐的意味浓厚。一连串的票房大捷,不代表中国电影的已经崛起,新一波的模仿和抄袭才正要开始呢!在走上华人娱乐一片大好的康庄大道之前,缺乏原创力,才是发展华人影视娱乐文化目前经历的囧途。

  (作者系台湾艺术评论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