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光(企业高管):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明确五年内改造1000万户。棚户区改造有两方面意义:一是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为新市民供应更多住房;二是定向安置老居民,他们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城市有着最强烈的归属感。新老市民的冲突是城市文明的一大特征,棚户区改造应综合平衡二者的利益。
@刘灏想起早床(媒体人):河北奇葩博物馆,奇葩外表下是老套的钱权逻辑,是随处可见的权力嚣张:村支书花钱,村民出钱,花了数千万。村民觉得买的东西不对,却举报无用,纪检部门以投资失误给了个党内处分。
@王小渔在海边(学者):网友好心提醒我关注唐慧案的另一面。我关注过,唐慧案轰轰烈烈这么久之后出来的‘新证据’大都与案情无关。唐慧就算收了百万捐款,捐款人没发声,也轮不到你我质疑她。有人说新证据让唐慧形象倒塌。我倒奇怪,你凭啥要求一位小学文化挣扎在生活底层的妇女是圣女?法律维护每个人,而不仅是道德完美的人。
@朱恒鹏(社科院研究员):前几天亲眼见一大院长和台下近百名院长讲:大家都是自己人,咱关起门来自己说实话,我们平常都说药价政府定,采购品种也是政府招标定,药价虚高我们医院有什么责任?可是中标品种有1元、10元和100元的,咱们总是选那个100元的而不选1元的,最终的药价还是咱们医院定的,当然,这怪政府那个15%的规定。
@吴钩(作家):今人没有任何资格取笑古代不尊重死囚权利。据我所知,在唐宋时代,死囚临刑之前,必须给予一顿好酒食,并且安排家属见最后一面。行刑后,尸首必还给其亲属安葬。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
@郑渊洁(作家):两名女“交警”马路中央厮打。两人已被当地部门证实是交通协管员。仿佛只要说是协管员,在马路中央打架就合情合理了。穿着制服,在上班时间和地点,就不能打架,何况影响交通安全。上岗前,没有职业培训吗?让如此不能控制情绪的人穿着制服站在马路中央打架,降低路口的通过性,没有人需要为此反思吗?
欢迎推荐或自荐好微博至@新京报评论,将择优刊发,并付稿酬。
栏目主持:敬一山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