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中西部多修铁路,民生与增长得兼

2013年07月25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 观察家

  关注当前经济形势系列评论之三

  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造福当地民众,利于全局性的经济发展均衡。能否实施好铁路投融资改革,决定着铁路系统市场化的高度。

  7月2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在会上,李克强总理动情“两谢”220万铁路职工:“我要代表国务院感谢220万铁路职工,他们为中国铁路系统的体制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我要代表中西部贫困地区的百姓感谢220万铁路职工,他们翘首以盼加快中西部的铁路建设。”

  应该说,中西部多修铁路,既是中西部民众的诉求,中国经济的需要,也反映了新一届政府的基本思路:基础设施投资仍然是必需的,但关键是找准薄弱环节,同时为民生所需。而中西部铁路等基础设施,就是典型的薄弱环节。

  投资,无论对于经济具有多大的提振作用,都不能不看到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的风险。设定投资的边界,不代表否定投资的正面意义。特别是在区域差异巨大的中国,多投资中西部、边远地区,既具有拉动GDP的意义,更有改善民生基础条件的意义。

  前些年,铁路投资多集中在东部,一方面是东部城市高铁飞速建设,一方面是中西部地区的民众有的一生未见过火车,因为交通不便而难以摆脱贫困。铁路等基础设施投资的不均衡,无疑也加大了中国经济的区域失衡。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造福当地民众,也利于全局性的经济发展均衡。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出的另一层信息则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仍然需要“铁公基”投资,但此类投资将不再全靠财政资金,而是更多依靠市场化的手段融资。

  年初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挂牌,标志着中国铁路系统市场化改革迈出了第一步,而能否实施好投融资改革,则决定着迈出的这一步能否达到预定目标,决定着铁路系统市场化的高度。

  实际上,铁路投融资改革的设计十分清晰。李克强总理在昨日的常务会议上指出,“引入社会资本进入,是体制改革的必然”。对内开放,引入社会资本,就是铁路投融资改革的破题所在。但是,理解引入社会资本易,让社会资本融入体制内充分发挥作用难。

  引入社会资本,不能具有功利性思维,将其视为缓解目前铁路系统建设沉重债务的补充资本。事实上,社会资本进入的实质意义,在于通过投资权利的伸张,引进铁路系统改革的动能,攻克残留的行政堡垒,在建设立项、招投标到关键的调度等各个领域,都引入市场化的、能够竞争的基因。这也就意味着,在向社会资金开放的同时,铁路系统对于此前主要由内部人掌握的关键性资源,也要随之开放。

  与此同时,还需要盘活铁路的存量资产。比如,很多铁路部门占有不少优质的土地,盘活这些土地资源,搞好综合开发利用,以开发收益支持铁路发展,也是铁路建设新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转型成本的角度考虑,中西部铁路建设的开放可以不是激进的,循序渐进的,但必须是坚定的。有了这种坚定,过去的“铁老大”,完全可以成为国企转型的“老大”,为更广泛层面的经济体制改革,铺设新路。

  □徐立凡(媒体人)

  相关报道见A06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