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评论周刊·观察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3:评论周刊·观察
上一篇

“改革思路”初成形

2013年07月2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经济改革动真格,才应该是“李克强经济学”的本质内容,这亦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振兴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应该说,从李克强总理上任以来所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来看,基本都符合了现代经济学的原理,比如相信市场的力量,不再相信货币刺激的效果。一系列大政方针,都在按照经济学逻辑进行。

  新一届政府重视简政放权,给民间资本以活力。3月份,李克强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表示:“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而这几个月,行政审批制度也确实正在努力做好“减法”,一大批审批权被取消或下放。近日出台的《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再次明确,将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这也是向市场放权的重要一步。

  可以说,“李克强经济学”下一步的重点,会在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层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这就需要给民营资本更多的市场机会,得力贯彻好“新36条”的基础性要求。至少,国进民退浪潮,不能进一步加剧。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季”,也与民营经济萧条关系密切。

  “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一削权的过程,“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

  与此同时,以改革红利的释放为基础,中国经济正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充分发挥经济的内生动力。放权给市场,不过是改革红利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李克强总理的以开放促改革、政府职能转换、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等内容,都已经或即将破局。一旦最终兑现,下一个十年的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就值得乐观。

  以此观之,经济改革动真格,才应该是“李克强经济学”的本质内容,这亦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振兴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李克强经济学”,相信的是市场的力量,相信的是“改革是中国的最大红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