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
|
人物简介:张占斌,现任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长期从事政府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研究重点为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
农民进城不是新型城镇化全部内容
新京报:能否把新型城镇化理解为“农民进城”?
张占斌:农民进城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但也不能说是全部。从中长期来看,以地级市为主的中小城市应该是人口聚集的方向,只有少数农民能在大城市、特大城市立足,所以应该侧重于将中小城市的产业格局、城市规划好,形成更大的人口聚集功能。目前特大城市人口聚集过多已带来一定风险,城市的承载能力、管理能力都有限,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新京报:现有国情下,新型城镇化落地最可能的路径是什么?
张占斌:城镇化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具体在执行层面上还有一些分歧,但是在有共识的领域应该加快速度,比如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均等的机会和平等的权利,加快保障房建设等。
通过改革推动城镇化向前走
新京报:有人认为新型城镇化地方政府投入大,短期收益有限,会不会动力不足?
张占斌:过去地方政府做城镇化积极性很高。但大多是招商引资,卖地盖楼,进行房地产开发,钱拿到了再做其他事。现在把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学校医院要投入、市政建设都要花钱,地方政府怕“谁先做谁吃亏”,有的不是很积极,有的可能会有惯性,还是走老路。中央也担心这种情况,怕把城镇化等同于房地产化,路子走歪了,正在加强顶层规划设计,会有些硬的要求,也有调动地方积极性的办法。
新京报:新型城镇化需要哪些制度的创新?
张占斌:城镇化要走出新路来,必须要有改革配套。有关部门调研了12个省区,许多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都要建新城,这样下去十分危险,大量耕地被占用,资源环境也容易受破坏。所以,必须进行改革,包括户籍制度、财税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等都可能推进,如果不改革,还是会走卖地盖房的老路。不是说不需要房地产建设,只是十年的事可能这一两年都干完了,到了极致,城镇化的道德基础、社会基础就没有了。
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学校医院要投入、市政建设都要花钱,地方政府怕“谁先做谁吃亏”,有的不积极,有的有惯性,还是走卖地盖房的老路。
——张占斌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