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对于自然生产率更高的医院,国家的拨款应向之倾斜。
据报道,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在“妇幼健康教育与传播技能”培训项目启动仪式上说,我国剖宫产率连年居高不下,是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3倍。平均剖宫产率达46%,部分地区甚至高达70%-80%。
数字非常严峻,但似乎人们早已习以为常。
因为,早在2007年到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总剖宫产率为46.5%,位列世界第一。如今,多少年过去了,一切都还在原地踏步。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剖宫产率长期居高不下呢?
对此,有关部门负责人给出了一些解释:如由于缺乏科学的孕产健康教育,目前我国的“孕妇学校”鱼龙混杂,缺乏明确的从业人员资质标准等。
应该说,这些因素都是存在的,但原因还不止于此。因为,有数据显示,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剖宫产率仅仅是5%左右,难道改革开放了30年,我们如今的科学孕产教育还不如当初?
核心的问题依然是,我们的相关政策缺乏一种正确的引导。
因为,就医生的工作量而言,接待一名顺产的孕妇较之剖腹产的孕妇,工作量只大不小。一个正常的产程,少则几个小时,多则一天两天,然而,做一个剖宫产,即便速度很慢,从准备到手术结束,也不过个把小时,可是接生一名孩子的接生费仅仅50元,而手术费则相比要高许多。而且,从2005年起,北京市的城镇企业职工有了生育险。在生育险中规定了孕妇生产的支付标准。以北京市的三级医院为例,自然分娩的支付标准为2000元,剖腹产不伴其他手术的支付标准为3800元,如果能搭上其他手术,费用会更多。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政策引导下,很多产科的医生都能感到,如果所有的孕妇都是顺产的话,医院妇产科就要喝西北风了。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一直没有把我国的高剖宫产率的问题真正重视起来,在边远地区姑且不论,在北京这样一个优质医疗资源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没有把高剖宫产率作为一个治理的重点,在各项检查中,也多以46%的平均标准作为考核医院的指标,如此情况下,高剖宫产率也就失去了下降的内在动力。
所以,个人以为,在医疗资金支持上,对于自然生产率更高的医院,国家的拨款向之倾斜,不能让那些更多采取自然生产手段的医务人员和医院吃亏。只有从经济方面入手,改变目前扭曲的医疗激励机制,剖宫产率世界第一的现实,才能有望尽快改观。
□郑山海(医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