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天价施救“马甲”下的秘密要剥开

2013年09月0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9月4日,黄先生的货车轮胎在高速上断了6根螺丝钉,不请自来的交通拯救队要价4100元,经讨价还价,黄先生最终掏了2800元。(《南方日报》9月6日)

  按照市场行情,换6根螺丝不过是180元左右的价位,黄先生却要付出抬高15倍的代价,这施救简直是趁火打劫。

  车辆在高速公路遭遇故障被迫停车,给自身和经过车辆造成严重的交通隐患,而在封闭的路况下,除去求助高速施救车辆外注定孤立无援。所以,这种故障应当成交通险情来看,车辆必须当成遇险车辆来救,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它带有一定公益色彩,那么,“天价螺丝”的收费依据从何而来?

  作为事件当事方的广州市运输有限公司称,当晚是与其“合作”的一家民营公司在作业,而双方业务“合作”已于今年5月到期,民企的员工是身穿应缴而未缴的国企工作服而已。言下之意,漫天要价的施救与己无关。

  民企穿着国企的“马甲”来施救?这说得顺口的解释大大的不通。高速公路是全封闭的,施救方须经过许可才能“入场”。没有高速入口的默许和放行,那家民企如何堂而皇之打着“施救”的牌子上路做“买卖”?

  黄先生“挨宰”的钱要还回来,天价施救背后的利益链必须查清,当地公安、交通、物价等相关主管部门不能置若罔闻。

  □许晓明(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