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两岸经贸关系、党对党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先易后难、逐渐拓展的过程,两岸政治谈判也可以通过先易后难的方式,以行稳致远之态凿冰拓路。
国家主席习近平6日上午在印尼巴厘岛会见台湾APEC会议代表萧万长一行时表示:“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夯实共同政治基础,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习近平在“习萧会”的谈话,释放出希望启动两岸政治谈判的明确讯号。
两岸尽早开启政治谈判已具备基本条件。一方面,两岸拥有基础性共同认知。中华民族是两岸民众共同认可的共同体分母,“九二共识”是两岸有识之士坚守的共同体理念,两岸业已机制化的对话管道,也可为政治谈判提供有效平台,展开政治谈判不存在难以跨越的障碍。
另一方面,两岸经济蛋糕已经做大。自2008年5月以来,从贸易交往到经济融合,两岸已形成经济共生关系,双边贸易额也达到了近1700亿美元的规模。各个层面人员往来的频繁,利益交集面的扩大,已然为两岸共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奠定了基础。
还要看到,针对两岸共同利益的外部挑战正在不断增多。这特别表现在事关两岸核心利益的海权博弈上。两岸的政治共同基础一日不能夯实,借两岸政治分歧以牟利的风险就一日不能消除。
事实上,自两岸关系破冰解冻以来,大陆方面已经在多方面为创造政治谈判气氛做出努力。比如,对于台湾地区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等正常的国际活动空间等要求,做出了适当安排。在“习萧会”之后,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大陆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王郁琦以简短寒暄的方式,首次疏通了台办与台湾“陆委会”沟通的渠道,双方还同意建立直接联系,并推动双方主管部门负责人互访。从两岸共同利益出发,台湾有必要体会大陆的诚意,并努力做出积极回应。
诚然,两岸的政治分歧问题积累日久,难以在短期内彻底消除。在种种考量下,不统不独、搁置政治谈判议题成为台湾的临时性选择。但是,一个政治共识缺席的两岸架构,不利于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海阔潮平,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各层面架构的完整。两岸经贸关系、党对党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先易后难、逐渐拓展的过程,两岸政治谈判也可以通过先易后难的方式,以行稳致远之态凿冰拓路。
历史上的国共合作,书写了中国近当代史的进程。建立在政治共识基础上的两岸合作,也必定能书写新的可观历史。
□徐立凡(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